烟台拥有909公里的海岸线,带来了丰富的物产,奠定了海洋强市的基础。
但山东半岛的码头也让烟台受到交通码头的限制。
“枢纽”二字一直是烟台心中的一个心结,各种努力和尝试从未停止过。
比如,讨论多年的海底隧道,就展现了烟台人和烟台这座城市“四通八达”的坚持。
近日,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民航局、国家邮政局、中国中铁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印发《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发展“十四五”规划》系统。” 枢纽一词首次落在烟台,而且是在国家规划层面。
在正在加快建设的80多个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中,省内烟台、潍坊、临沂的规划目标是建设枢纽城市。 可以预见,“十四五”烟台交通将出现质的飞跃。
对于烟台来说,这意味着人居环境的改善、产业支撑的加强、外向型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机遇。
01 微交通畅通中心城流通
《枢纽规划》为烟台指明了更好的方向,交通发展要靠真功夫。 烟台对于内运功底的修炼从未放松过。
2022年,是烟台从全面蓄势向全面蓄势转变的一年。 忽一夜春风来,万树梨花开。 2022年伊始,烟台的交通发展和布局令人眼花缭乱。
2月11日,烟台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烟台中心城区综合交通改善方案和三年规划,重点建立缓解拥堵、保障畅通的综合工作体系。 增加高速公路和二级公路的比例; 打通丁字路和死角,实现微循环畅通。
2021年,烟台市共将打通14个死角。 今年烟台计划打通22条丁字路死胡同。 其中芝罘区1家、浮山区5家、莱山区4家、牟平区6家、蓬莱区2家、开发区4家。
2022年2月7日,烟台公共资源交易网发布:鲁德润路高速公路南段(港城西街立交)建设工程设计。
据悉,2022年烟台高速公路项目投资将超过73亿元。高速公路建设承担着烟台“内外沟通”的重要交通任务。
预计,按照规划,主干道最高车速将达到100公里/小时。
此外,烟台微循环今年有望新增一支新的战略力量——地铁。
2021年底,山东省“十四五”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明确提出了提交轨道交通规划的城市,烟台位列其中。
在全国规划新建轨道交通的城市中,烟台是排在前列的城市之一。 也有人分析,一旦获准重启,烟台将是第一个开工建设的城市。
近年来,烟台持续关注城市微交通流通。 中心城流通的畅通将为烟台各产业增添活力和动力。
02 大交通拓展城市发展外延
2022年山东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推进烟台机场二期工程,以建设区域性枢纽机场为目标。
铁路方面,烟台站位于胶东经济圈。 2月9日,荣乌高速公路威海至延海高速公路段改扩建工程申请报告审查会召开。 据悉,改扩建工程全长47公里(烟台全长约38.87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
高铁是烟台陆路交通的另一重点。
据官方消息北京烟台高铁,威烟、莱荣高铁烟台段预计今年分别完成投资82亿元、34亿元。 莱蓉高铁将于2023年底建成通车,威燕高铁将于2024年建成通车。
在现有的庆荣城际铁路体系中,烟台目前正在积极推进高新区增设车站项目的报批工作。
今年山东重点交通项目中,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天津至潍坊段对烟台意义重大。 据悉,线路通车后,烟台南至北京南仅需3小时,烟台至天津仅需2.5小时。
这与烟台“123”小时旅游圈不谋而合。
根据烟台“十四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到2025年,烟台将基本建成“开放互联、区域一体、海陆空一体化”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所谓“123”小时旅行圈:
胶东经济圈1小时
距省会济南2小时
3小时直达京津冀等主要城市
事实上,无论是枢纽城市还是“123”小时旅游圈,核心都更近。 因为更接近意味着:
人员和财产的流动可以更快
有更多引进项目的机会
产业发展空间更大
烟台善于利用交通,是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03 外向型烟台楼市新机遇
随着烟台距离京津冀等主要城市越来越近,烟台房地产市场将迎来外向型发展机遇。
由于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烟台商品住宅的外地客户成交比例较高。
腾策数据显示,2017年,境外交易客户按常住地占比26%。 据烟台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中心统计,2021年所有房产所有人中,烟台本地人占购房总数的69%,外地居民占31%。
此前北京烟台高铁,交通一直是烟台外向型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限制因素之一。 但随着枢纽城市的建设,限制因素逐渐成为加分项。
烟台房地产出口竞争力的增强将带来怎样的新格局,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