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葡萄葡萄酒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形成,浸透着古今中外葡萄葡萄酒文化的精髓。 它是烟台自然地理、气候物产、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以及开港以来经济建设历史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浓缩结果。 至今,烟台葡萄、葡萄酒文化已广为流传,享誉海内外。
清朝咸丰年间,英法联军驻扎烟台。 没有酒作伴,联军士兵都感到无聊。 这时,他们意外地在山里发现了大片的野葡萄。 于是,士兵们用随身携带的小型酿酒机榨汁酿酒,创造出了独特的葡萄酒。
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
成立张裕葡萄酒公司
“南阳首富”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东山、西山购置土地,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开启了中国现代酿酒时代。
1912年,孙中山先生为张裕题词“礼赞大醴泉”
1912年8月20日,中华民国开国元勋孙中山从上海经水路前往北京的途中,在烟台短暂停留。 第二天,孙中山先生一行参观了张裕公司并品尝了张裕葡萄酒。 他高兴地题写了“尝崇礼泉”的题词,以表赞誉。 这是孙中山先生留给中国企业的唯一遗产。
“醴泉”出自《礼记》“甘露从天而降,醴泉从地生”之说; 《品中》不仅赞扬了张裕酒的品质,也赞扬了张弼士先生的人品。
1915年,张裕出国,满载而归。
1915年,在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张裕公司的高雅白兰地、红玫瑰酒、琼瑶浆、雷司令白葡萄酒分别荣获奖牌和金奖,并获得最佳证书。
1954年,外交开始闪耀
1954年10月,我国用张裕金牌白兰地招待日内瓦会议代表。 会议会刊认为,这款酒代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文化的进步。
1956年3月,领导们在阅读了《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生产情况报告》,听取了糖、酒、食品行业的汇报后指出:“要大力发展葡萄、葡萄酒生产,让人民群众喝上酒”再来点酒。”
1987年被授予“国际葡萄葡萄酒城”称号
1987年6月15日,国际葡萄酒和白兰地品鉴会在烟台召开,烟台市被国际葡萄和葡萄酒办公室(OIV)命名为“国际葡萄和葡萄酒城市”。
1987年10月,烟台市举办首届酒艺术节; 1992年7月24日,国家领导人视察张裕公司并题词:“沧浪欲诗意,酿造可香”。
改革开放后,烟台葡萄、葡萄酒文化迅速发展,新的葡萄酒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开创了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2018年,全市共有葡萄酒生产企业162家。 规模以上酒类企业实现产量25.3万升,主营业务收入156.71亿元,利润20.36亿元山东烟台红葡萄酒,分别占全国的40.22%、54.32%和66.47%。 。
全市酿酒葡萄基地占地28.5万亩。 采用现代化生产模式,精心管理,为高品质葡萄酒的生产提供可靠的原料。
在“2018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会”上,烟台葡萄酒以888.83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第三位,仅次于贵州茅台和安溪铁观音。 已连续三年排名第三。 名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酒类第一名。
今年6月28日至30日山东烟台红葡萄酒,第十二届VinChina烟台国际酒业博览会在烟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来自全球22个国家、58个主要葡萄酒产区的500多家优质酒庄企业参加了此次盛会。 三天时间,共举办36场精彩活动,观展人数超过4万人次。 本届酒博会共签订协议,合同金额3.2亿元。
迄今为止,烟台葡萄葡萄酒文化在长期的丰富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具有很高的价值。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