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洋 通讯员 邹长坤
“人勤劳,春天来得早,忙着准备春耕。”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从南到北的田地都忙着春耕,化肥也进入了需求高峰。 山东港烟台港作为全国化肥进出口的重要通道和集散地,外贸船舶进出、车辆进出频繁。 化肥作业全线提速……处处呈现出热闹繁忙的“忙春”局面。 据统计,今年以来,烟台港已完成外贸钾肥进口12万余吨,发运9万吨,全力保障春耕所需肥料及时交付。
粮食生产和保障重要农产品供应始终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烟台港围绕化肥供应链建设,以各大物流通道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对外服务整合,与四大化肥进口商、铁路、口岸部门、海关等部门联合营销。物流企业全面打造公共水运、公路铁路、中欧班列多式联运通道,打通农资中转和终端配送渠道的“最后一公里”。
在联合总公司码头现场,三艘钾肥外贸船陆续靠岸,各种机械轰鸣,钾肥灌装作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完成的钾肥袋一袋袋地陆续入库,然后根据客户需求用卡车运输。 离开港口的路。 “今天的灌装量在4000吨左右,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实施自动计量、大小门控制等工艺改造升级,单班作业效率超过1000吨袋。” 联合总公司灌装队副队长尹德春说。
为确保春耕服务“绿色通道”高效畅通烟台引航站,联合总公司多点协调,与烟台港引航站配合,在最短时间内实现船舶安全靠泊,并与相关港口合作有关部门尽快办理进口检疫、水表检验等手续。 保障船舶快速通关,实现货物提货转运服务“零等待时间”。 通过开通网上预约通道,及时掌握到港及港内外沿途车船动态,协调卸货路线、堆垛信息和船期,精心衔接各作业环节; 在装卸作业过程中,干部实行24小时全天候跟踪制度,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生产组织压力大等诸多问题。 严格控制灌装包装质量和卸货效率,确保化肥“进来快、装卸快、出去快”,保障山东及周边省份春耕备肥供应。
为进一步优化化肥运输结构,依托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功能定位,烟台港联合铁路、港口等部门烟台引航站,充分发挥港口功能齐全的叠加优势,发展集疏运。铁路优惠政策全覆盖,先后开通了“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中欧班列进口保税钾肥业务、“白俄罗斯-武汉阳逻港-烟台港”中国-欧洲班列+江海联运航线,构建了“海外市场-港口码头-田间”农资化肥运输通道,并不断打磨。 “烟台港精饰肥”品牌。 通车以来,已累计开行中欧班列157列,货运量18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