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之都闵行,浦江镇正悄然孕育着生命科学领域的新机遇。在新生产力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生物医药企业聚集在浦江,站在科技革命与健康需求交汇的前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人类健康的未来。
《今日闵行》联合浦江镇联合推出“科技创新浦江·生物医药”系列报道,带你穿过实验室、医疗机构,走进每一个科研突破背后的故事,看科技创新如何转化为改善生命健康的现实动力。
2012年,郑先生(化名)从印度旅游回来后发高烧,全身各器官衰竭,情况危急,但医生无法确定他感染了什么病原体。郑先生的母亲四处求医。一家机构表示,可以把他的体液样本送到美国检测,但需要5天时间。他当时在ICU,不知道能不能撑到那时。这次跨国检测的费用估计超过100万元。
郑先生患的是一种罕见传染病,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准确识别致病的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短时间内就会出现破坏性病变和全身炎症反应。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传染病在全球十大死因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低收入国家,超过30%-50%的死亡是由传染病引起的。
十余年后,类似的故事却有截然不同的结局。近日,高先生因发热来到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由于症状极其不典型,给临床诊断带来极大挑战。医院血液科团队立即采用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探银医学检测实验室有限公司研发的病原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
检测仅花费3600元,仅一天后就查出了病原体杜氏利什曼原虫,高先生最终被确诊为黑热病引起的噬血细胞综合征,换用靶向药物后,很快痊愈出院。
“简单来说,病原体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就是先获取病原微生物的核酸DNA或者RNA,然后与现有的病原体基因组数据库进行分析比对。”探银医疗董事长兼CEO方原告诉记者。这项技术就像一把梳子,能从人体内大量的微生物中筛选出引起疾病的病原体。
方元还提到,正是这项技术鉴定了新冠病毒,相比2002年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鉴定耗时约5个月,2020年新冠病毒基因组鉴定仅用了5天时间。
病原体的精准诊断一直是临床检测的难题,该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不少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命运。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王瑞兰教授团队的研究表明,病原体宏基因组技术可将重症肺炎患者的90天生存率从57.7%提高到83.3%。
这项技术起源于美国,2018年前后开始在国内生根发芽,经过6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内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18年以后,遇到复杂的急性感染,国内各大医院都可以做宏基因组病原体检测。”
据了解,探银医疗自主研发的分析流程已收录了超过27000个微生物种群的数据库,几乎涵盖了所有病原微生物,并且仍在持续收集最新的病原体基因组片段信息,持续更新数据库。
同时探音还研发了专利的致病性定量评估算法和自动化报告AI系统,目前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超过40%,拥有核心知识产权40余项,近三年发表高水平SCI论文近60篇,影响因子近300分,代表性学术论文连续两年入选全国行业十佳论文。
方元早年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2013年回国创办探银医学检验所。“瑞金、中山、华山等上海知名三甲医院是我们的核心客户,近年来我们很荣幸能成为医生在病因诊断方面的专业助手,为他们提供及时的支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