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92代”企业家代表,陈东升已深耕创业之路32年,从中国嘉德到泰康保险,陈东升的目标也从“成为中国的苏富比”转变为“成为世界500强企业”。
泰康是陈东升认为能助其进入世界500强的秘密武器。“当时我心里就有一个朴素的信念,中国有十几亿人口,我能进世界500强。”陈东升玩笑的背后,是他对宏观经济走势、人口发展趋势的准确判断。在他看来,中国中产社会必将到来,人们对保险的需求将打造真正“从摇篮到天堂”的大健康产业生态。
图片由泰康保险提供
在陈东升的带领下,泰康于2007年开始探索医养结合,正式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经过17年的发展,泰康从最初的专业寿险公司成长为涵盖保险、资产管理、医养结合三大核心业务的泰康保险集团。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泰康保险集团管理资产规模超过34.8万亿元,核心个人有效客户超过6600万户,累计服务企业客户超过49万户。
2018年,陈东升的“梦想”正式实现,泰康保险集团首次进入世界500强。截至目前,泰康已连续7年跻身世界500强。回首过去,陈东升思考的不仅仅是其中的艰辛与成就,还有如何将自己30年的创业经验分享给后来者。
于是,《战略决定一切》这本书诞生了。在这本书中,陈东升阐述了一个企业家在战略制定领域的思考、认识和方法论,也加入了一些他对宏观经济发展的思考。在《战略决定一切》新书座谈会上,陈东升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等多家媒体的采访,对书中提到的创业过程中的赛道选择、战略实施等问题给出了个人的见解和思考。
企业家认知决定企业战略
“战略”一词最初是一个军事概念,主要指统领战争全局的计划和战术。后来,“战略”一词的内涵不断扩大,凡是能影响或决定全局的策略都可以称为“战略”。
“战略是所有组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在陈东升看来,泰康能走到今天,是因为战略决定一切,所有领域都要服从战略。作为经济组织,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就是制定正确的战略。
战略从何而来?陈东升认为,是由企业家的认知决定的。“企业家思考的深度决定了他认知的深度,认知的深度决定了他战略的高度。对企业家来说,解决战略问题,根本上就是解决认知问题。”陈东升认为,有认知才能想得到,想得到才能做到。想得越远、越深、越透,你的战略就越坚定。
如何想得透、想得深?陈东升认为,首先要保持敏锐,要抓住机遇,了解市场、了解需求。知道市场需要什么,才能选择对的路。创业者必须自己做,不自己做,就没有感知,因为所有的感知都来自于实践。
古语有云:“事到如今,水到渠成。”在陈东升看来,没有什么水到渠成的结果,只有时机的把握。在很多人眼中,陈东升是一个点到为止、抓住时机的人。从创业到坚定选择保险,从医养战略到长寿时代,陈东升的每一次选择和战略调整都恰到好处,于是才有了现在的泰康保险集团。陈东升在《战略决定一切》一书中,将此概括为:时空观。在时空的变化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就会解决创业的首要问题。
其次,踏踏实实做事。在陈东升看来,做事可能会失败,但什么都不做就会一无所获,所以只要做事,就一定会有收获。即便失败了,那也是做事的结果。遇到失败就去改变,总会在失败中找到成功的方向。
“我在书中提到,找到‘第二曲线’就是不断做事。这并不是说企业家要用感情去做事,而是要用感情去理性地去做事。”陈东升认为,战略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战略是长远的,也是眼前的。所有的战略都是在具体工作中不断总结、认知、提炼而形成的体系。“泰康做养老的时候,我脑子里其实没有一个正式的概念,这些都是在不断摸索、探索的过程中形成的。我每天都在思考要做什么,泰康的创新体系也是由此而来的。”
当然,陈东升提到的“做”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去做,而是结合公司战略、产业链去做。所谓战略决定一切,简单来说就是一切服从战略,只做与战略相关的事,不做与战略无关的事。只有这样,才能把有限的资源充分放在公司战略上,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回顾陈东升在泰康的28年,他从未背叛初心,专注带领泰康探索并执行自己最初制定的战略。这使得泰康在公司成长期抵制了扩大规模、赚快钱、多元化的冲动,在公司业绩下滑期咬牙坚持重资产、长周期、慢回报的“非主流业务模式”,最终成为当下保险同行模仿和学习的对象。
“四位一体”模式最可行
“成功的人是想得比较透彻的人,想得越多,越坚定。”陈东升认为,很多创业者因为没有想清楚,而受到外界诱惑而误入歧途。想不透彻,就容易受到诱惑。从商三十多年,陈东升见过太多经不起诱惑的例子。很多著名企业在巅峰时期进行多元化投资,最后却一无所获。
《战略决定一切》一书中也提到了公司的治理结构。陈东升认为,良好的治理结构是战略的制度保障、组织保障和人才保障,关系到一家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经营。由于企业发展阶段不同,中国目前的民营企业基本都是改革开放后创办的,但即便如此,不少企业也逐渐开启了第二代管理者接班的过程。但从企业生命周期来看,这些企业基本还处于创业周期,大部分还是由创始人执掌。
通过对这些企业的观察和反思,陈东升认为,从法人角度看,无论是欧美还是中国,无论是近代还是现在,创业公司最能长期生存的模式是“四位一体”模式,即公司创始人、核心股东、经营者、创新者四个角色融为一体。这种四位一体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发挥创始人的创业精神,保证企业战略与创始人愿景一致。
既然这种治理结构必然会变得不可持续,那么如何确保这样的竞争结构能够持续下去,是很多企业家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很多优秀的公司基本都是四位一体的模式,但没有一家公司永远是老大,也没有一家公司能够一直站在舞台的中心。”陈东升认为,世界是公平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当一家公司处于“四位一体”的模式时,最容易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但外部环境瞬息万变,“四位一体”的模式很难维持,所以企业需要转型成为一家拥有治理结构、企业文化、创新能力等多维度的公司。
“世界上没有天才,天上也不会掉馅饼。”陈东升认为,企业家无法决定外部环境的走向,能做的就是为企业构筑好护城河,让企业既高效又创新,这样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中生存下来。
座谈会持续了两个多小时,陈东升谈到了企业家精神、公司治理、战略执行以及企业价值观的树立等,记者觉得他希望更多的新人能够从他的亲身经历中学习,将他所坚持的企业家精神传承下去。
正如《战略决定一切》一书的前言所说:“我想把自己对三十多年商业实践的总结和反思,特别是重大决策背后的逻辑,作为我们这一代人送给年轻一代的礼物,希望前人走过的路,能给后来人在实践过程中提供一些借鉴,让他们少走弯路,走得更稳、更远。”
(每日经济新闻副总编辑韩瑞云对本文亦有贡献)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