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网络交往的利与弊

admin

青少年期过渡性特点__青少年的过渡性

互联网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资讯,满足其网上交流的需求,但过度使用互联网会带来哪些弊端?2024年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数据显示,“网络社交占用过多时间,耽误学习”、“爱玩游戏,难以控制自己”成为不少受访青少年公认的问题选项。

从2006年到2024年,中国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项目已完成12次全国调查,2024年的最新调查数据也已完成。有关专家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研究,撰写了专题报告并出版。9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报告(2024)》。

蓝皮书指出,网络交往成为未成年人自我呈现、表达和需要满足的新形式,但也带来了网络成瘾与欺骗、独立思考能力降低、损害身体健康等诸多问题。双方或多方关系的隐瞒,以及各类网络应用对未成年人社交欲望和个体需求的虚假满足,不断刺激未成年人沉浸在“宅家”交往场中,使未成年人的现实生活被机械化、被操纵的网络生活所取代。

青少年期过渡性特点_青少年的过渡性_

2024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您认为网络交流最大的缺点是什么?”这个问题上,27.4%的受访者认为“网络交流太耗时,耽误学习”。这说明,虽然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过度使用互联网可能导致未成年人无法有效地管理时间,从而影响学业成绩。

在“你认为互联网给你带来了哪些负面变化?”问题上,43.3%的受访者认为“占用了大量的学习时间”,选择“变得更懒惰,对网络依赖大,懒得自己思考问题”的占比为30.2%。选择“更喜欢玩手机、玩游戏,很难控制自己”的占比为29.4%。这是未成年人最普遍的担忧,体现了他们对时间分配和学业压力的担忧。

蓝皮书主编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党委书记方勇表示,这项调查显示,手机上网削弱了未成年人独立思考能力和集中学习能力。

另一位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第一财经社社长季伟民则表示,由于手机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搜索答案,这种“触手可及”的满足感让未成年人逐渐被手机行业所吸引,并由此产生“低投入、高回报”的错误认知,使他们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越来越依赖手机解决问题。

他介绍,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2016年针对2-17岁未成年人的一项研究指出,每天使用电子产品一小时后,未成年人在电子屏幕前停留的时间越长,自控能力越低,注意力越分散,难以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