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民办高中校长大会探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路径

admin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拓宽学生成才渠道,深化职教融合、产教融合,通过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的体系设计,让不同天赋、不同发展兴趣的学生有效学习和使他们的才能多样化。

党中央对高中教育多元化、特色化发展提出新要求。

11月13日至15日,第二届民办中学校长大会暨高中多元化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在11月14日下午举行的“高中民办学校多元化发展路径与机制探索”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就高中学校多元化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高中多元化特色发展的路径思考__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

民办高中未来的出路是什么?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浩肯定了高中阶段民办学校在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不可替代的贡献。

高中多元化特色发展的路径思考__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

他认为,高中层次民办学校不仅是高中教育资源供给的重要补充,也是高中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探索。同时,也回应了群众对多元化、高质量教育服务的需求。追求。

但近年来,民办高中层次学校为了自身发展仍需解决这些问题。

王浩提到,一是民办高中层次如何进一步主动应对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二是学校在硬件、师资队伍、课程建设等方面满足当前高质量教育的需要。三是民办学校的办学体制和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面对这些问题,高中阶段民办学校的未来出路何在?

他说,首先要在教育强国新的历史方向上找准新定位。其次,要抓住高中学生稳定成长的关键窗口期,加强内涵和质量建设,实现民办高中的转型与跨越。

“民办高中可以思考‘高中教育阶段在教育体系中的战略地位’以及‘如何衔接基础教育阶段的后端和高等教育的前端’。”王浩提到。 。

数字智能时代,高中教育需要变革

《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意见》,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科学教育的伟大时代,高中阶段衔接高等教育,进而衔接义务教育这个中期阶段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最好时期。”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通识教育研究所学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峰说。

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__高中多元化特色发展的路径思考

他认为学校应该对每个人进行科学教育,培养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所有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

王峰认为,科学教育还需要更多突破。他从四个方面与观众进行了探讨——

·科学教学的相关概念有待进一步明确;

当你问一线老师对科学教育的理解时,他们会提到很多概念,比如科技教育、科创教育、创客教育等。这些科学概念的背后,我们倡导的是从学科走向跨学科的未来趋势,以及从经验到创造力。

·科学教育必须回归“科学”根源;

当前的科学教育可能存在几个主要瓶颈,包括只注重知识传授和设计活动,缺乏科学探究和实践。

·科学学习必须经过“科学实践”的过程;

在科学教育过程中,学生必须体验科学实践,将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紧密结合,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科学教育应与技术、工程、人文、艺术等领域融合发展;

在跨学科实践的基础上开展跨学科问题解决,在解决跨学科问题的过程中深化科学实践。

AI时代已经到来。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长三角教育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范国瑞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从计算智能到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不仅在制造和生产行业正在大量取代人类,而且在未来的知识生产和传播方面也开始大量取代人类。数字人数将进入全部各行各业和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如何改变当前的教育模式。”

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__高中多元化特色发展的路径思考

范国瑞认为,当前基于传授确定性知识的标准化教育很难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教育要更加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用聪明的方式培养聪明的未来人。

“目前学生缺乏的是基于设计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与现实生活相关,与社会生活相衔接。教育者着眼于孩子未来的发展,让他们做好面对人工智能挑战的准备。”智慧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和舞台。”

私立高中校长“出来交代自己”

上海民办尚德实验学校是一所办学15年的大型学校。学校常务副校长徐晓介绍,学校坚持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一体化发展。为学生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路径。

据悉,2021年,学校将与华东师范大学展开全面战略合作,成为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基地”,重点为学生提供差异化​​的教育服务。多元化特色教育资源。

浦东新区民办自奥中学校长吴子健在4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始终认为,研究学生就是研究教育,是学习最集中、最有效、最生动的“实验室”。学生就是课堂。在观察学生时,我们必须有认真研究学生的态度,母亲般的胸怀,细致的观察和正确的教育观。

此外,吴子建还提到,学校要把课程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课程建设不仅体现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也直接影响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

上海存智学校为学生构建了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是为了让不同特点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为此,我们集团与旗下高中共同打造了‘一校一策’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存智学校集团副总裁陈晓波介绍了情况。

除了“985科技创新实践课程”、“创新融合课程”、“小语种拓展课程”等校内课程外,学校还鼓励学生通过警民合作、治国理政“走出去”。法学课堂、校联科技创新、名教授校内讲座、亲近自然、助农助农等一系列活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本次活动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指导,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中分会、长三角教育发展研究院主办,上海市现代服务业联合会教育服务委员会协办,上海市民办中小学协会.

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__高中多元化特色发展的路径思考

文:王佳怡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