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市海淀区人工智能发展全面提速:AI企业1300余家,大模型74款,全球首个人工智能创新街区规划中

admin

中新网北京1月8日电 (记者 陈航)2024年,北京市海淀区着力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加快北京人工智能公共计算平台建设,启动北京市数据基础系统试点海淀区。北京人工智能数据运营平台汇聚近2PB优质数据,计划打造全球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区块。全区人工智能学者1.23万人,101人入选“2024 AI2000全球顶尖学者”名单,占全市80%以上;人工智能企业1300多家,占全市70%;已登记大型车型74个,占全市70.5%,区域AI产品参观量预计占全国60%以上。记者8日从北京市海淀区两会获悉此事。

去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预计2万亿元

去年,北京市海淀区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季青生命科技园开业,中关村科学城国际医谷项目开工建设,集成电路设计园二期投入运营,中关村软件创新中心揭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具身智能研究院成立、北京高水平自动驾驶示范区4.0期拓展至海淀、全国首个量子科技孵化器和全市首个量子科技产业园落成,成功建成全球首个通信系统智能化融合的6G外场测试网。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5家,合计398家,占全市的38.5%;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39家,合计2688家,占全市的27.5%。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预计2万亿元,增长13%。

发布“中关村科学城-香港创新加速计划”

去年,北京市海淀区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中关村新一轮24条试点改革措施已全面落实并取得成效,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产业领域支持政策相继推出。全要素创新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中关村科学城国际创新服务集聚区建设加快,6个街镇设立专属孵化器。加强产业用地供给,新增产业用地115.5万平方米。金融服务不断加强,新增上市公司9家;海淀区金融协作平台发放贷款67.63亿元,增长95%;规模50亿元的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基金第二期发布。

北京市海淀区实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 10796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扣除总额超过1700亿元。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重大政策包括减税、降费、退税预计超过500亿元。推动开放创新,“中关村科学城—香港创新加速计划”发布,34家企业借展会“走出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500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预计突破1000件,增长约13%。

加快发展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产业

今年,北京市海淀区将加快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巩固人工智能领先优势,大力促进计算资源供给,充分利用北京数据基础设施体系作为先行区的优势;加快人工智能创新街区建设;深化海淀人工智能原点社区建设。大力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支持清华大学医学园建设;积极打造数字医疗集群;完善共性技术平台和孵化平台建设。加快发展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产业,推动卫星城镇产业集聚,积极布局算力星座,支持航天信息产业园建设。

同时,继续推动信息创新产业发展,支持中关村软件创新中心发展,加快产业集聚。积极促进科学仪器产业发展,支持科学仪器关键核心零部件、整机、工程的开发和应用推广。打造具身智能创新高地,推动具身智能研究院和具身智能创新平台落地。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推进海淀区北京高水平自动驾驶示范区4.0阶段建设,加快“双智”试点城市建设。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