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山泉捐建云南5座现代化茶叶初制厂,助力茶农增收与产业升级

admin

高原的夜晚总是比平原来得更晚一些。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下午7时多,太阳仍高悬着。

刚刚落成的茶仓茶叶初制厂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劳碌了一整天的茶农们,用肩挑和手扛的方式,将自己采摘的茶叶送到这里。他们来到这里后,会进行过磅称重的操作,然后领取相应的收入。

做农民看得懂的规划__农民的目标

罗晓东在茶厂工作。他看到茶农们排着队、翘首以盼卖茶叶的情景,心中感慨不已。接着,他拿起手机,随手拍下几张照片,然后把这些照片发给了千里之外的一个朋友,并且说道:“您带动了那么多农户!大家都对您充满感激!”

农夫山泉在云南的云县捐建了一座现代化茶叶初制厂。

初衷有两个方面:其一,希望当地茶农能够跟随公司一同进行“标准化”操作,借助茶产业的升级来促使农民素质得以提升;其二,通过茶产业的发展来带动农民实现致富。

简单地说,就是让农民更能干、更有钱。

怎么干?

茶厂里的革命

做农民看得懂的规划__农民的目标

51 岁的茶农左正兰,自出生起便一直生活在茶山上。距离她所在的茶山不到 100 公里的大理城,她仅仅去过两次。然而,如今她的生活正在发生着改变。

摊青这门手艺活,她干了大半辈子,如今已被茶叶初制厂的机器取代;杀青这门手艺活,她干了大半辈子,如今已被茶叶初制厂的机器取代;摊凉这门手艺活,她干了大半辈子,如今已被茶叶初制厂的机器取代;揉捻这门手艺活,她干了大半辈子,如今已被茶叶初制厂的机器取代;干燥这门手艺活,她干了大半辈子,如今已被茶叶初制厂的机器取代;匀堆这门手艺活,她干了大半辈子,如今已被茶叶初制厂的机器取代。

以前茶叶卖出去之后就难以知晓其去向了,而现在能够清楚地知道它变成了什么产品。左正兰仅仅知晓农夫山泉是卖水的,压根儿没料到农夫山泉还会做茶。当然,她更是没有想到,自己所种植的茶叶,竟然能够被用于制作农夫山泉的茶。

这无疑是左正兰与现代农业距离最近的一次接触。在此之前,她所有的劳作都只是凭借着“经验”。

如今,这些“经验”都转化为了液晶屏上的数字。这一串数字,具有让茶叶价格变得更高的作用。

茶厂开始投产到现在,每天都保持着大约 30 吨的新叶采购量。每公斤的收购价最高能达到 10 元,和往年相比提高了 20%到 30%。大家的收入增加了很多,并且看起来还能继续上涨。

钟睒睒站在云南的茶山上,对这里的茶叶品质连连称赞。他说其他很多地方的鲜茶是一芽一两叶,品质还不一定好呢,而这里的鲜茶是一芽四叶,还能“掐得出水”。他觉得如果这样的茶叶卖不出好价格,那实在是太可惜了。他坚信,云南的土地以及云南的茶,都配得上更高的价格和更好的待遇;云南的农民也配得上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生活。

怎样才能把茶叶价格卖得更高?

钟睒睒提出了农夫山泉的要求,即前端种植的茶叶要达到 118 项有机标准,并且这些标准条条都超越了“国标”。

钟睒睒五十年前在诸暨农村有过劳动经历,这使他对土地很敏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那个少年大概不会想到,那些关于土壤墒情和作物轮作的朴素认知,在半个世纪之后会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他时常讲,自身乃是一名“农民”。即便当下坐拥亿万的财富,他仍旧自豪地以“农民”来称呼自己。于钟睒睒而言,农民这一身份是先天就具备的,是土地给予他的一部分。“我是从土地中走出来的,只有和农民兄弟在一起,才会有如今的我以及农夫山泉。”

钟睒睒始终坚信,农民具备学习的意愿与能力,所欠缺的仅仅是方向。土地与农民之间的这种联系,很早以前就已深深扎根在他的内心之中。钟睒睒所坚持的,便是“以工业的方式去帮助农民”,他深知这并非是一场“拯救”性质的游戏,而是要让农民获取真正的尊严与价值。

价值在哪里?

土地的逻辑

周红海这次投入很大。他拿出了 500 万来对设备进行升级。并且,他还打算投入 1000 万去建造厂房的 2.0 版本。

做农民看得懂的规划_农民的目标_

2024 年,农夫山泉与他的茶厂开展了合作。他们收购了干茶 20 余万公斤,这一数量占全年交付量的 60%至 70%。决心源于此合作所带来的底气。

农夫山泉对茶叶采购的要求非常严苛。这样的高标准能够引领我们实现转型升级。我们不能错失这样的机会。周红海表示。

这或许是钟睒睒更乐意看到的“价值”。

云南有产茶县 100 多个、茶企 9 万余家,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常年稳居全国第一。而 5 个初级茶厂,在云南如此庞大的茶产业中,不过是沧海一粟。

这 5 个工厂,就如同 5 颗种子一样。钟睒睒将它们播撒在了云南的大地上,然后静静地等待着它们生长。

钟睒睒对厂房的建设和设备的引进进行了深思熟虑后做出了选择。他表示:“我们捐建工厂,目的是让农民兄弟能够亲眼目睹工业化的模样。工业技术能够为农业开辟出路。”他不仅仅是单纯地提供资金,而是通过这种看似简单的捐赠行为,向云南的茶农传达了一个信号,即现代农业不仅要增加产量,更关键的是要提高品质、提升价值。

在国际市场上,若这种绿茶是来自日本的,每公斤或许能卖到接近 30 美元;而要是来自中国,每公斤或许仅能卖到 5 美元。如此之大的差距,其根源究竟在何处呢?是工业化!

这种工业化的现代化方式,为云南茶农们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钟睒睒不将此看作是短暂的“公益”行为,而是把目光聚焦在长远的农业革命上。

他明白,农业的现代化属于一个系统工程。仅仅具备资金和技术的支撑,是不能够把所有问题都解决掉的。更需要和农民一起去走过这条漫长的道路。

道路指向何方?

时间和土地的契约

农业教会了我如何与时间成为朋友。钟睒睒时常提起这句话。在他看来,农业从来都不是一个能迅速见到成效的行业。它需要有耐心,需要进行积淀,还需要与土地和时间达成一种心照不宣的契约。

钟睒睒认为自己是中国八亿农民中的一员,八亿分之一农民的人生等同于他的人生。农民与土地之间的故事,同样也是他的故事。

做农民看得懂的规划__农民的目标

而土地,从来不会辜负那些诚实耕耘的人。

他认为,乡村振兴不只是对贫困地区进行援助,而是要把当地资源的内在价值激发出来。农业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的未来,不是依靠城市的辐射,而是凭借本土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

乡村振兴不再只是进行单向的给予血液般的支持,而是促使传统资源的价值觉醒。钟睒睒非常清楚,真正的振兴并不仅仅是给予单纯的物质帮助,而是要借助现代化的方式,让传统农业展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个过程必然是缓慢且艰难的,然而他甘愿花费耐心和时间。这种耐心,恰恰是他与土地之间有着深厚关系的一种体现。

这份耐心使得钟睒睒捐赠初茶厂的意义远超眼前经济效益,它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一次深刻践行。这五个初级茶厂,一方面改善了物质层面,另一方面为云南茶农打开了通向现代农业的道路,让茶农从单纯的生产者逐渐向产业链的中高端拓展。

茶叶,这一片来自东方的树叶,必定会在世界的坐标中寻回自身应有的位置。在钟睒睒的商业版图之中,“东方树叶”有着特殊的地位。它的目标,绝不仅仅是达到“百亿”的规模。“东方树叶”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已然注定要肩负起更为深沉、厚重的期待与使命。

在全球饮料市场中,可口可乐代表着美式的自由,依云象征着法式的优雅。而东方树叶的使命,其一要成为一款百亿级的单品,其二要成为中国茶文化全球化的载体,它能够让世界重新认识“茶”,也就是那来自东方的一片树叶。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