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高金)在今天与嘉信理财共同发布了第三年度的《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双方于 2022 年启动的一项研究。该研究从六大维度出发,对中国居民的金融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量化评估。其目的是动态追踪中国居民家庭的金融素养状况,推动投资者行为与金融市场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从而为居民的财富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报告》显示,中国居民的金融素养整体得分是 71.8 除以 100。与去年的 68.7 分相比,继续有所提升。这一结果或许是因为高学历人群在整体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比往年提高了,低分群体补齐了基础金融知识方面的短板,以及居民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提升了等多种因素所导致的。从群体细分角度来看,性别这个群体的平均得分在过去三年中有所提高或维持不变,年龄这个群体的平均得分在过去三年中有所提高或维持不变,学历这个群体的平均得分在过去三年中有所提高或维持不变,收入这个群体的平均得分在过去三年中有所提高或维持不变。并且,地区差异在逐渐缩小。
今年从区域方面来看,各省级行政区平均得分的方差由去年的 7.49 下降到了 5.46,这表明区域间的金融素养水平差异在逐渐缩小。其中,上海市的平均得分最高,为 74.7 分。而排名第 2 至第 10 位的区域与往年相比有一定变化,像湖南省(73.8 分)和湖北省(73.7 分),它们分别从去年的第 16 位和第 8 位上升到了第 2 位和第 3 位。
上海在金融素养方面能够持续领先,这依赖于当地居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以及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角色定位。上海市的受访者在六个维度上的得分表现,与全国相比更为均衡。尤其在储蓄与投资、消费者权利与责任、货币与银行这三个更注重金融参与的维度上,其得分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报告指出,综合过去三年的数据得知,中国居民里男性和女性在金融素养方面各有优势。女性在安全与保障以及财务规划这两个维度的表现更为出色,而男性在货币与银行、投资与储蓄维度的表现更优。有研究表明,女性在财务管理上通常比男性更为谨慎,风险规避的倾向更为显著。这或许使得女性在金融投资方面的热情和参与度稍微偏低。
今年,女性受访者在财务规划这个维度上的正确率第一次超过了男性。具体而言,女性受访者在该维度的各项题目中的答题情况都比去年要好,而男性受访者有的答题情况比去年进步了,有的则比去年退步了。女性做家庭预算的比例有所提升,从 78%提高到了 81%,而男性受访者做家庭预算的比例从 80%降低到了 79%。
今年的《报告》新增了对活跃证券投资者的调研。通过与国内某头部券商合作,发放了相同的金融素养问卷。并且将问卷结果与全国居民样本进行了对比分析。调研结果再次印证了金融素养与金融实践在多个层面存在正向反馈。
结果表明,证券投资者在全部六个金融素养维度上的得分比全国居民样本的得分高。他们在与投资相关的维度以及考察金融实践能力的问题上表现得很突出。另外,全国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在不同年龄、性别和学历群体间存在差异,但在证券投资者样本中,这种差异明显减弱了。这表明坚持金融参与能够部分弥补金融素养的群体差异。
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推行后,养老规划问题开始被大众关注。不过,对比中国居民金融参与度和金融素养水平持续提升的态势,长期财务规划却是他们较为薄弱的部分。在今年的调研里,只有一半的受访者称自己有明确的长期规划,这个占比相较于去年降低了。从年龄细分角度来看,18 岁以下群体与 65 岁以上群体的差距较为明显。并且,即便 26 - 45 岁的受访者处于养老准备黄金期,面临更多元和复杂的财务需求,他们拥有长期财务规划的比例也仅仅为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