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的这股浪潮当中,有一批曾经取得过辉煌成就的老牌制造企业,如今正处在“中年危机”之中。
日前,陕西有两家上市公司。其中一家是标准股份(600302.SH),另一家是达刚控股(300103.SZ)。这两家公司披露了 2024 年年报。
前者的归母净利润连续 4 年处于亏损状态,扣非净利润连续 13 年是负数;后者的扣非净利润连续 5 年亏损,即便曾经尝试切入环保赛道来寻求突破,但其业绩反而受到了拖累。这两家企业都深陷在主营业务萎缩以及转型艰难的困境之中。
事实上,标准股份和达刚控股不是个别的情况。它们折射出了传统制造业在主营业务萎缩以及转型发展这两方面之间艰难探索的普遍困境。
如何破局重生,已然成为一道亟待解答的命题。
标准扣非连亏13年
2024年,老牌陕股标准股份的日子依然不好过。
年报显示,2024 年的营业收入为 4.46 亿元,与去年相比减少了 11.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是 1.53 亿元。有一个稍好的消息,那就是相较于去年同期的-1.96 亿元,今年同比减亏了 4690.45 万元。
在净利润方面,主要是由于 2024 年度计提了 1.07 亿元的信用减值准备和资产减值准备。
从产品方面来看,标准股份的主营业务被分成了工业缝纫机和零件制造这两个大的板块。其中包含缝制机械的制造,还有金属表面的处理以及热处理加工,以及金属切削加工服务,以及物料搬运装备的制造,还有机械零件以及零部件的加工等。
与去年同期相比也有轻微的下降。
标准股份的前身是 1946 年创立的上海惠工缝纫机厂。1968 年全迁到陕西后改名为陕西缝纫机厂。1999 年组建了西安标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2000 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它拥有超过七十年的历史,并且是缝制设备行业内唯一一家由国资控股的上市公司。
从时间线上来看,2007 年时达到了营业收入 12.46 亿元、净利润 1.31 亿元的高点。之后,其业绩就开始逐渐下降。到目前为止,标准股份已经连续 4 年归母净利润处于亏损状态,扣非净利润更是连续 13 年为负数。
这表明,标准股份的主业在盈利能力方面比较薄弱,同时其业务在抗风险能力上也存在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2020 年标准股份曾有通过布局供应链业务来实现突围的举动。在当年,此业务达成了 5.58 亿元的营业收入。该营业收入占公司年度营业收入的 44.45%。这助力了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31.84%。同时,净利润也成功实现了由亏转盈。
2022 年下半年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公司对供应链业务的态度变得审慎起来。业务规模迅速缩小。在之后的两年时间里,该业务主要以梳理和防范风险为重点。并且在此期间,该业务一直没有再产生收入。
达刚再度“跨界”
达刚控股是国内较早的企业,它独立研制了智能环保型筑养路施工及养护类产品。它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工程机械行业中,尤其在筑养路机械领域,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
近年来,国内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呈现出下滑的态势。其产品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并不十分明显,这使得主营业务处于不振的状态。
2019 年 1 月,达刚控股以 5.8 亿元的高增值率收购了众德环保。通过这次收购,达刚控股切入了当时还比较火热的环保赛道。然而,自收购以来,众德环保的表现并不理想。除了首年完成了业绩承诺之外,其余两年众德环保的业绩连承诺业绩的一半都达不到。并且在承诺期结束之后,众德环保的业绩发生了“变脸”,转为了亏损。
2022 年 12 月,达刚控股作出决定,将剥离危废固废综合回收利用业务。接着,达刚控股向公司关联方出售众德环保 52%的股权。与此同时,达刚控股开始转向拓展乡村振兴业务。此后,达刚控股的业务重点集中在公路建设与养护领域、公共设施管理领域以及乡村振兴领域。
其年报显示,2024 年公司的营业总收入为 1.55 亿元。这一数据同比下降了 39%。归属净利润是-1.15 亿元,相较于 2023 年的-1.09 亿元,亏损进一步扩大。扣非净利润为-1.19 亿元,虽然同比有了改善,然而仍然处于亏损的状态。
达刚控股的两大主营板块,其一为高端路面装备研制业务,其二为城市道路智慧运维业务。这两大业务的营业收入分别与上年同期相比,高端路面装备研制业务减少了 18.46%,城市道路智慧运维业务减少了 45.11%。
每经记者留意到,在 2020 年到 2024 年期间,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分别是-6030.14 万元、-1.04 亿元、-3.35 亿元、-1.45 亿元以及-1.19 亿元,已经连续亏损了 5 年。并且其归母净利润从 2022 年开始出现亏损,在这三年里累计亏损超过了 5 亿元。
不过,达刚控股也并未选择 “躺平”。
2024 年 8 月,达刚控股进行了对新能源企业浙江恩科星电气有限公司的收购。它再次踏入了“跨界”的新能源赛道。这项业务在 2024 年获得了 3160 万元的营业收入。该营业收入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 20.37%。
主业之困何解?
标准股份的困境以及达刚控股的困境,反映出老牌制造企业在行业周期这个背景下所呈现出的不同表现。
当下,纺织行业面临着东南亚低成本竞争以及国内需求饱和这两方面的压力。同时,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呈现出下滑的态势。这些情况使得标准股份的主营业务遭遇增长瓶颈,其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营收增长也陷入了停滞状态。并且,达刚控股的主营业务同样遭遇增长瓶颈,市场份额被不断挤压,营收增长也陷入停滞,曾经的行业优势逐渐消失,企业的发展变得颇为艰难。
标准股份主业升级迟缓,关键症结之一在于技术护城河的缺失。
早年标准股份凭借着技术优势,成为了国内综合实力最为强劲的缝纫机生产基地,其业绩表现极为出色。不过,随着市场环境发生改变,尽管它尝试向汽车内饰、家居等厚料市场进行拓展,但是增量的幅度比较有限,并且它的研发投入占比仅仅只有 5.09%。
最新披露的年报显示,标准股份提出要进行两个转变。其一,是发展思路的转变,不过未对其进行具体的阐述;其二,是从单一的缝制设备供应商转变为环境与服饰领域的系统解决方案商和服务商,然而目前这个转型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每经记者留意到,标准股份制定了到 2025 年达成营业收入 5.8 亿元以及净利润 71 万元的经营目标。在短期内,它致力于实现扭亏为盈。然而从长期来看,它一直困守在萎缩的主业之中,并且没有布局新的增长曲线以及核心技术,所以未来的发展存在着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