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4月29日消息,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联盟今日发布文章。据新战略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所统计,截至2024年12月,全球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数量已超220家。其中,中国企业数量超110家,占据一半。美国企业数量超45家,占比20%。日本企业数量超22家,占比10%。
需要留意的是。这一统计只涵盖了已发布相关产品或者样机的企业。它是一个相对保守的数字。实际上从事人形机器人研发的公司数量或许会更多。
在中国的人形机器人企业版图里,广东、北京、上海是三地产业发展中心。这些地方集聚了较多企业。浙江、江苏、四川、安徽、山东等省份也在努力追赶。它们纷纷发布了相关政策。
从城市分布情况来看 北京 上海 深圳这三个城市 它们的本体企业数量总和 占到了全国的60%
这种区域集聚效应推动了技术创新。这种区域集聚效应促进了资源整合。这种区域集聚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产业生态的形成。
报告显示 进入2025年以后 围绕人形机器人赛道 质疑声此起彼伏 然而全球市场热度 依旧十分高涨 入局者 持续增多从企业属性方面来看,人形机器人本体研发企业里,成立五年以内的初创企业占比达42%。跨界企业占比11%,这些跨界企业涵盖家电、汽车、互联网等领域。专业机器人企业占比38%,机器人零部件企业占比9%。
行业巨头也有这样的消息
参与者持续增加。据新战略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所初步统计,到2025年4月时,全球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数量已超过300家。其中,中国企业数量超过150家。竞争局势愈发激烈。
据 IT 之家了解,“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联盟”在 2024 年 7 月成立。它是由二十余家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发起的。这些企业包括银牛微电子、优必选、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云深处科技、高通、科沃斯、银轮股份、伟创电气、坤维科技、亿嘉和、华盛控科技、台达、开普勒、步科电气、欣旺达、润新机械、泰山体育集团、富士康科技、中广核检测技术、纽格尔、微亿智造、数字华夏、南京市保、帕西尼感知、艾比仿生、道氪云等。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对外跳转链接。其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这些链接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