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变得更加健全了。政策工具箱储备十分充足,宏观调控在前瞻性、针对性以及有效性方面持续提升,能够为经济增长给予有力的支撑。
2025 年 4 月 19 日,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在北京亦庄成功举办,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天工 Ultra”机器人大长腿且步伐快,“小顽童”机器人个头小且步伐稳,它们均赢得了现场观众和线上网友的喝彩。
具身智能走向实景与政策支持有紧密关联。以北京为例,一方面成立了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另一方面出台了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还在海淀、亦庄等地全力打造具身智能创新高地和产业新城,通过精准政策促使产学研深度融合,进而培育壮大具身智能产业。
抓发展需要发挥政策引领作用,促创新也需要发挥政策引领作用;扩大消费需要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增进民生福祉同样需要发挥政策引领作用。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起步平稳,开局良好,这是方方面面团结奋斗的结果,是方方面面实干苦干的结果,是强信心的结果,是稳预期的结果,也是各项工作持续加力的结果,还是各项政策更加给力的结果。
国家领导人强调:经济体量较大,其向前发展就需要更强大的力量来推动。这种“推动力”源自何处呢?源自科技创新所产生的动力牵引,源自经营主体释放出的活力,源自庞大市场所具备的内需驱动……这些“推动力”的强度,都与政策所发挥的效力有着紧密的联系。
从创新动力方面来看,今年的一季度里,我国高技术产业的销售收入呈现出同比增长 13.4%的态势;新能源车制造业的销售收入则是同比增长了 18.6%;装备制造业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为 9.7%。国产大模型在全球享有声誉,低空经济开始逐步腾飞,具身智能开始崭露头角,新能源汽车保持着高增长的态势。这些热门产业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它们依托的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突破和市场的推动,在背后也有产业政策的扶持以及有为政府的精心呵护。
从企业活力方面来看,根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网站所发布的消息,在 2025 年的一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 89.5 。这个指数相较于去年的四季度上升了 0.5 点。并且,企业的开工率、订单以及销售等各项指标都呈现出了稳步好转的态势。2 月份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强调,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会一直坚持并落实。各地方各部门切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这让民营经济人士深受鼓舞,也推动了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断改善。
从扩大内需的角度来看,今年一季度,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拉动作用下,限额以上单位中,通讯器材类商品的零售额同比增长超过 20%,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的零售额同比增长也超过 20%。同时,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的零售额同比增长接近 20%,家具类商品的零售额同比增长也接近 20%。仅这几项商品零售额的增长,就带动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4 个百分点。“两新”“两重”政策范围得以扩大,《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正式发布,并且对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提供支持……紧紧抓住有效需求不足这一较为突出的矛盾,大力强化政策供给以及政策引导,从而对内需起到了有效的拉动作用。
由此可见,宏观政策持续加大力度且更加富有成效,这是经济运行保持回升向好态势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变得更加健全了,政策工具箱中的储备十分充足,宏观调控在前瞻性、针对性以及有效性方面持续提升,能够为经济增长给予有力的支撑。从一季度来预览全年的情况,要靠前发力,促使既定政策尽快落地并见到成效。同时,根据形势的需求,及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新旧部署要紧密地相互衔接,打出一套政策的“组合拳”。这样一定能够持续增强经济的韧性和可靠性,推动我国经济在稳定中向好,并且一直保持向好的态势。
加强预期引导以促进信心提振。一方面要看政策供给,另一方面也要看政策落实。尤其对于各项支持性政策而言,只有精准地聚焦在关键领域,精细地灌溉重点事项,并且坚决防范“跑冒滴漏”的情况发生,才能够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活力,增强广大消费者的信心,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政策的效力。抓政策落实,需抓好为企业纾困减负政策的落实。要着力规范涉企执法行为,进一步去解决账款拖欠的问题,同时也要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实实在在地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当前,外部冲击如关税等给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然而,我国已经做好了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准备。我们要实施更加积极且有成效的宏观政策,以改善民生作为切入点,以此促进国内消费的回升。同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要抓手,激发经济的内生活力。中国经济的航船,任何人都无法阻挡,它必定会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