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前哨开山岛:王继才夫妇坚守 32 年的家国情怀之地

admin

光明日报记者 李健 苏雁

海风猛烈地呼啸,小艇在海面上激起一片片洁白的浪花,原本形态圆润的小岛渐渐变得轮廓分明,高度也逐渐增加,悬崖峭壁的雄伟景象逐渐显露出来,海岛的雄壮之美得以展现。

船只缓缓靠岸,记者踏着摇曳不定的船舷小心翼翼地踏上陆地,沿着铺满牡蛎壳的阶梯一级级攀登,山峦间屹立的营房、随风飘扬的鲜艳五星红旗、高耸入云的白色灯塔依次映入眼帘,记者终于抵达了那座久闻其名的小岛——开山岛。

开山岛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燕尾港东北方向,相距12海里。该岛面积狭小,仅相当于两个足球场。由于其地理位置处于黄海前沿,控制着苏北沿海,因此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岛上石头多,泥土稀少,台风频发,飞鸟难觅栖息之地,渔民亦不愿登岛。王继才与王仕花夫妇曾在此孤岛坚守长达32载,他们坚守着“家即是岛,岛即是国”的信念。2018年,王继才离世,然而他所代表的“守岛精神”却传承至今。

民兵班长孙存东说道:“岛上目前由四个班次交替负责巡逻,每个班次由三名成员组成,轮换周期为十五天。日常任务包括升国旗、岛屿巡查、维护导航标、检查设备以及记录日志等。我们肩负着传承王继才和王仕花夫妇坚守岛屿精神的使命,将岛屿视为家园,守护岛屿,保卫国家,力求将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

王凯洋,国网连云港供电公司的一员,身为90后,当他听说公司计划组织员工参与守岛行动时,毫不犹豫地立刻报名。就这样,他在2024年9月正式加入了开山岛的守岛民兵队伍。

随着守岛初期的新奇感逐渐消退,守岛者们便开始面临那种平凡而又单调的日常生活,而这,正是他们必须经历的考验。

在山顶的国旗广场,记者好奇地提出疑问:“对你来说,坚守岛屿带来了哪些显著的转变?”

王凯洋凝视着遥远的海面,不禁感慨万分,“这段经历犹如重现王继才夫妇往昔的岛屿生活,我愈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守护岛屿所付出的艰辛与崇高的奉献。”

初次踏上岛屿,他获知妻子怀孕的消息。喜悦之情油然而生,因为他即将成为人父;然而,愧疚之感也涌上心头,因为他担心自己无法妥善照料家人。

“后悔吗?”

王凯洋语气坚定地宣称:“绝不后悔!”他补充道,“与当年王继才夫妇所经历的相比,这些困难根本不值一提。若是实在思念家人,如今我们甚至可以通过视频通话来与他们见面。”

现在的开山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岛上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国家电网江苏电力开山岛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顾祝森在回忆起1998年首次踏上岛礁的情景时感慨万分,“那时的岛上仅存国旗、煤油灯以及收音机……”

2019年6月,开山岛成功启用了一座风光储互补的智能微电网系统以及海水淡化设施,这一举措标志着岛上结束了依赖天气供电和雨水取水的时代。

您瞧,那上升的趋势线条十分清晰可见。每当阳光普照,光伏电池便开始产出电能。王凯洋在介绍开山岛微电网系统时,手指着电脑屏幕对记者说道,岛上目前的电力供应主要依赖光伏发电,辅以风力发电,这些绿色能源均被储存在两套电池组内。即便遭遇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储能装置和备用发电设备也能确保全岛连续三天正常供电。

从电力北斗地面基站的建设,到开山岛海防视频监控站的设立,以及“全电厨房”的投入使用,岛上设施不断完善,服务也日渐便捷。

岛屿风貌已变,但守护者的初衷未曾改变。一代又一代的年轻守岛者,仍旧不畏风雨,日复一日地踏遍岛屿的每一条小径,用坚实的脚步测量着岛上的每一方土地,只为了确保那面五星红旗始终在空中猎猎作响。

记者观察到,自1989年起,王继才夫妇所栽植的那棵小苦楝树苗,已深深植入山岩,如今它枝叶繁茂,树冠高耸,宛如一座绿色的亭子。

(光明日报连云港5月6日电)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07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