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尔及利亚的都城阿尔及尔市中心,一座呈“H”字型的高楼拔地而起,其外表覆盖着灰色与蓝色的装饰,点缀着金色的图案,且楼身上还刻有阿拉伯文的金色字样,标注着“住房、城市规划和城市部”,显得格外醒目。
该项目为阿尔及利亚住房、城市规划和城市部的新办公楼,由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建”)在阿尔及利亚的分支机构负责建设。该建筑群包括一座高达26层的塔楼、两座各9层的裙楼以及一座6层的会议中心。在最近的实地考察中,记者了解到,该工程已接近完工阶段,目前正忙于交付前的准备工作。
塔楼顶端及大部分外墙覆盖着蓝色玻璃幕墙,宛如一个“光之容器”,既美观又节能。踏入一层的大厅,光线既明亮又温和,几乎无需开启灯光。中建公司的员工黄诗洁在引导记者参观时指出,这种幕墙使用的玻璃能够有效阻挡北非强烈的紫外线,同时将自然光温柔地引入每一层的办公空间,“再加上我们从国内引进的智能温控系统,使得室内温度始终维持在22℃左右”。她指出,该大楼投入使用后,日常照明所需的电力消耗预计将比传统建筑降低30%至35%,整体能源消耗量将减少大约40%。
在楼层的观光区,几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工程师正靠在玻璃墙上谈笑,阳光倾洒而入,将他们的轮廓拉得更加修长。在视野的尽头,由中国企业负责建设的阿尔及尔大清真寺等著名建筑清晰可见,城市的美丽景色与清澈的海水、蔚蓝的天空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目睹这壮丽景象,负责组织幕墙验收的阿尔及利亚员工布卡布斯·阿迪勒暂停了手中的任务,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置身于此,连我的心情都仿佛被这阳光照亮了。”
在位于突尼斯西北部卡夫省的梅莱格河谷,一座数十米高的混凝土坝体呈略带弧形的形态,横亘其间,宛如一条银灰色的巨龙,守护着那半干涸的河水。身穿白色安全帽的中突员工在主坝的前后有序地忙碌着,旁边还有洒水车定时进行除尘作业。
突尼斯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对此,政府给予了高度关注,并着力推进水资源的储存和分配。梅莱格大坝项目,作为近十年来该国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由中国电建负责建设,自设计伊始便融入了环保理念。该大坝竣工后,将显著改善突尼斯的旱涝状况,对农业灌溉及民众日常生活用水提供有力保障。
在梅莱格大坝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运用“无开挖、无爆破”的施工方法,确保对周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项目负责人路名军透露,该大坝采用了高强度的碾压混凝土作为填充材料,这不仅减少了水泥的使用量,也大幅度降低了基础开挖的需求。此外,项目还特别建设了沉淀池,并从国内引进了先进的净水机组,确保了拌合用水的循环再利用。
大坝的全面建设已接近尾声,完成度超过九成,预计将在本年度结束前完工。32岁的突尼斯员工穆罕默德·阿里,自项目启动以来已辛勤工作了8个春秋。尽管他每日需从15公里外的地方赶至工地,他的工作热情却丝毫不减。阿里抹去额头上的汗水,不禁感慨万分:“近年来,持续的干旱导致农作物产量锐减。然而,大坝的建成给了我们希望,未来我们再也不必仅仅依赖天气来维持生计了!”
梅莱格大坝不仅具备防洪和蓄水功能,而且最大程度地维护了周边生态环境,堪称真正的环保工程。自项目动工以来,突尼斯国际战略安全与军事研究中心的主任芭德拉·卡卢勒就一直在关注大坝的建设进度。她向记者表示,突尼斯境内尚有许多大坝因年久失修而状况堪忧,她希望梅莱格大坝能够成为新的开端,未来中国企业能够助力更多“老伙伴”重获新生。
位于摩洛哥东北角的纳祖尔市,汽车沿着崎岖的山路缓缓前行,穿梭于茂密的橄榄树林之间,此时,摩洛哥艾郎风电的庞大厂房便跃然记者眼前。
艾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家中国民营企业的首个海外生产基地,其厂房建设已接近完成阶段,预计将在5月底启动试运行,并计划每年生产750套风电叶片。记者近期实地考察发现,数块长达87.5米的巨型风电叶片,宛如鲸鱼般安静地躺在近千米长的厂房内,中摩两国工人正在对叶片表面进行清洁工作;而在厂房外,各种工程机械正有序地往返作业,对风电叶片堆放区域的地面进行平整处理。
艾郎摩洛哥工厂的副厂长徐文军向记者透露,这一项目不仅得到了摩洛哥政府的高度评价,还受到了众多媒体的赞誉,被誉为“北非风电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据悉,该厂房采用了环保建筑材料,配备了环保监控系统,在运营过程中通过数字化手段降低能源消耗,并将废弃物交由专业机构处理,致力于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摩洛哥女孩乌迈玛,入职仅两个月,在下班班车上激动地与记者分享:“我国和我国都在致力于绿色发展的目标。在这里,我不仅汲取了新的知识,而且感受到了未来发展的脉络。”
记者在北非的三国间行走,深刻体会到了中企运用技术创新作为画笔、以务实合作作为颜料,在这片被称为“阳光炽热的大陆”上,实践绿色理念的案例比比皆是:从阿尔及利亚的廷杜夫省的光伏储能项目,到突尼斯的苏塞市污水处理站,再到摩洛哥的盖尼特拉零碳工厂……这些项目不仅是中国与北非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鲜活例证,同时也体现了中国技术、理念与北非发展需求的紧密对接。
随着阳光穿透玻璃墙幕照耀在办公桌上,同时,水库大坝水位充盈,风机叶片随微风转动……中国企业正与北非携手,共同描绘出一片绿色发展的美好蓝图。
摩洛哥非洲中国合作与发展协会的主席纳赛尔·布希巴将中企在北非的绿色项目比喻为“沙漠中的绿洲”。作为参与中非盐水农业示范农场的一员,他对这一项目有着深刻的认识。在记者访谈中,布希巴强调,中国企业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更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期盼。北非地区迫切需要绿色发展,而双方的合作前景十分宽广。
(新华社开罗5月17日电 记者张猛、霍晶、田野)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18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