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浪随风起伏,金黄一片。当麦收的季节渐至,跨区域的收割机操作者们如同迁徙的候鸟,沿着麦子成熟的路径,自南往北,在田野间来回穿梭。
中新网报道,5月19日,河南省气象局举办了一场关于“三夏”气象服务工作的新闻发布会。会上,他们发布了“三夏”期间的天气气候预测、小麦收割期和秋季作物播种期的预报,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生产建议,以期为河南省的“三夏”生产活动提供气象保障。
未来一周,河南省的气象状况对小麦的灌浆和成熟收获较为有利,然而,我们仍需关注可能出现的阶段性高温以及不均匀的降水所带来的干热风问题和小麦出现局部倒伏的风险。在20日至21日期间,全省将主要受到3至4级的偏南风影响,局部地区风力可达6级左右,多数地区的最高气温将超过35℃,淮河以北的个别县市气温甚至可能升至37至39℃,而在北部和中西部的一些地区,气温可能达到40至41℃,干热风灾害的风险相对较大。22日至23日的降雨对豫南地区的麦收工作造成了一定的短暂不便,而27日左右预计的降水则可能干扰中南部地区小麦的收割与晾晒,因此有必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河南省今年的小麦最佳收割时间定于5月21日至6月10日,整体上比往年提前了3至5天。具体来看,信阳、南阳、驻马店地区的收割期在5月21日至6月4日;漯河、平顶山等地的收割期在5月24日至6月6日;周口、商丘等地的收割期在5月27日至6月8日;而鹤壁、濮阳、安阳地区的收割期则从5月30日持续至6月10日。
5月20日,九派新闻对正在河南南阳唐河县收割麦子的苏先生进行了采访。他与其兄长自商丘抵达南阳,标志着他们今年麦收之旅的首站,紧接着,他们将继续向北进发。
收割机在麦田里作业。图/九派新闻
以下是苏先生的自述。
【1】有的一亩地能产800斤小麦,有的只有一两百斤
我从河南商丘出发,进行跨区域的小麦收割工作,南阳成为了我的首个目的地。而我家那边,目前还未开始收割。在过去的几年里,我通常都是先抵达南阳,接着向北行进,途径安徽的阜阳等地,逐步返回家中。
今年,我们于16日晚启程,翌日清晨抵达南阳。每年,南阳地区收割机的数量都颇为可观,但实际上它们的工作量并不大。今年,我们在南阳唐河出口驶离高速公路,对方见我们是收割机,几乎未加检查,便迅速升起升降杆,让我们顺利通行。
今年受干旱影响,部分地区尚能进行灌溉,而另一些地区则无法进行,导致产量差异显著,有的地块每亩可收获800斤,而有的则仅能收获一二百斤。
唐河之行,恰逢连绵不断的阴雨,天空始终笼罩在雾气之中,细雨绵绵,使得众多收割的小麦变黑、发芽。那段时间,我们几乎无所事事,连续躺床十多日。如今,天气预报又预示着后续将有降雨,若能下一整天或半天,待阳光普照、微风拂过,便不会对作物造成太大影响。
【2】一小时收10亩地,利润低,“挣5块钱也得干”
在南阳地区,我们驾驶收割机每亩地可赚取40元,有些地块的报酬更高,甚至可以达到35元。即便是在某些地方,每亩地只能赚得5元,我们也会坚持去劳作。
由于跨区收割往往需要行驶很远的距离,比如从商丘出发,驾驶收割机行驶,每辆车费用高达1200元,若不进行收割,则意味着损失1200元,同时还需承担返程的路费,因此我们只能根据市场价格来调整收割费用,别人收取多少,我们就收取多少,总之能赚多少就尽量收割。
今年我已满三十六岁,我家于2013年购置了收割机,其间更换了两台,现在使用的是第三台。过去,是我父亲、哥哥和我三人共同跨区域进行收割作业,但随着父亲年纪渐长,体力不支,近两年来,这项工作便由我和哥哥共同承担。
需考虑土地的分配与协调,同时,驾驶室内的人需相互协作。当前,每亩地仅能带来三四十元的收入,利润微薄,若雇佣工人,更是无利可图。因此,我们这一行通常以父子、兄弟或夫妻搭档为主。
工作成效受地块状况影响,19日清晨,仅用5分钟便完成了2亩地的收割。若地块连片且地势平缓,则每小时可收获约10亩。
我们外出劳作,一天能工作十几小时,若能收割超过一百亩地,便已相当不错。偶尔农户运送麦子回家途中,因道路拥堵或其他因素,收割机的麦仓未能完全清空,这便会导致一些时间的延误。
【3】老年人最爱看麦收直播,有人连续看12个小时
我们对待饮食和住宿都秉持着随遇而安的态度,有食物便享用,无食物则不食,睡眠则依车停放之处而定。若他人为我们介绍工作,且每亩地有提成,他们也会提供餐食。然而,中午时分,大多数人都在忙碌工作,鲜有人用餐。
我通常驾驶收割机进行直播收割小麦,直播从清晨开始,何时完成便何时结束直播。我发现,除了少数年轻人出于好奇点进直播间外,能够完整观看全程的,比如连续直播12个小时且从头到尾观看的,大多是老年人。
他们曾留言表示,自己年轻时曾在农村辛勤劳作,随着年龄增长体力不支或为了生计而迁至城市,如今观看直播时,内心却充满了满足与喜悦。
近两日气温骤升,白天气温甚至高达40度,我在南阳逗留的短短两三天内,嗓子就已变得沙哑,感觉身体难以承受这炎热的天气和强烈的阳光。19日那天,直至深夜我才得以进食,我们共同使用的三台收割机均出现了故障,亟待修理。
去年,我于5月18日离家启程,在此地停留了11日,直至5月30日方才离开。
不过,按照计划,本年度的离开时间预计在21日之前。今年这里的麦子成熟度参差不齐,而且收割机的数量较多,导致工作量有限。因此,接下来的计划是向北前往安徽的阜阳地区。
九派新闻记者 武菲菲
编辑 万璇 肖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