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国新办发布会介绍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情况

admin

5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会上对规范企业行政执法专项活动的实施进展进行了详细阐述。

公开监察工作信息_监督检查结果公示是什么_

发布会现场。图/国新网

监督检查结果公示是什么_公开监察工作信息_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检查的意见》自公开发布以来已接近半年时间,那么司法部在整治违规检查行为方面具体实施了哪些举措呢?

监督检查结果公示是什么_公开监察工作信息_

司法部副部长胡卫列强调,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规范企业行政检查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他们不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这一文件,对相关检查进行了系统性的规范,而且在去年的国务院督查行动中,对检查中的不规范行为进行了集中整治。此外,此次专项行动也明确要求将乱检查问题作为整治的重点之一,旨在切实减轻企业迎检时的负担,让企业能够专心致志地从事业务,安心地推进发展。

监督检查结果公示是什么__公开监察工作信息

司法部遵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安排,主动承担起相应的责任。首先,发布了《意见》的相关问题解答,对各地区和各部门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25个问题进行了详细说明和具体化。其次,印发了检查文书的标准格式文本,对检查活动在程序上实施了限制和规范。第三,我们设立了信息核查公告专区,并已正式启用,将各地检查资讯接入该平台,集中发布行政检查的相关事项、安排和频率等数据,以此提升检查的公开性,便于企业和公众实施监督。第四,我们强化了政策间的协调工作。针对《意见》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某些检查规范不统一的现象,诸如某些特定领域的具体争议,“学生宿舍是否安装防护网”“餐馆厨房是否放置挡鼠板”,以及某些企业关于“开窗还是关窗”的抉择等,不同领域的检查规范存在差异,司法部正与相关部门紧密协作,加快研究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

根据多方面收集的信息,自《意见》实施将近半年时间以来,对涉企行政检查的规范化工作已显现出显著效果。各地各部门都严格遵守《意见》的相关规定,例如应急管理部等国务院相关机构主动制定了本行业的检查标准和检查频率的上限等具体措施。各地积极尝试开展联合巡查、实施“一次综合检查”、推行“扫码进企业”、实施非现场执法等多种创新举措,旨在显著提高检查的精确性,大幅降低对企业无谓的检查。目前,这些措施已初见成效,以今年1月至4月为例,北京市的行政检查总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72%,而非现场检查的数量则同比增加了48%。尽管现场检查的次数有所减少,但检查成效却显著提升,问题发现率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6%;浙江省全面推广了多部门“一表通查”和跨部门简易事项“委托查”等措施,同时实施了“综合查一次”行动,即各执法部门针对各自的执法项目,在规定期限内对同一检查对象,如企业等,通过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开展联合检查,这种“综合查一次”的实施比例达到了33.9%,有效减少了企业检查次数超过1万户;福建省则利用了重复检查预警功能,共发布了9998次重复检查预警,使得行政检查总量同比减少了50.6%。深圳市成功构建了行政执法监督码系统,成效显著。以光明区为例,自2025年起,该区对企业进行的检查次数从3323次降至1135次,降幅高达65.84%。

公开监察工作信息__监督检查结果公示是什么

胡卫列指出,在有效遏制无序检查行为的同时,他也特别强调,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认真执行行政检查的职责。对于必须进行的检查,必须确保检查到位,尤其是那些与民众生命健康安全紧密相关的食品药品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不仅要严格进行审查,更要依法确保审查到位。对于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必须及时处理,切实解决问题,绝不能只是进行表面检查而不了了之。《意见》推行将近半年,已显现出初步且显著的成果;各地各部门均给予高度重视;他们正依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相关指示,不断强化文件的执行和实施,力求让规范企业行政检查的效果持续凸显,使企业能够切实感受到这一变化。

九派新闻特派记者 温艳丽 龚凌蔚 北京报道

编辑 万璇 肖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