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政策
细化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财政部发布“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
6月24日,财政部官方网站公布了《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的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指南从九个方面对企业的可持续信息披露规范进行了具体阐述。该指南在完善《基本准则》的基础上,遵循了与国际标准接轨、体现中国特色的原则,着重聚焦于九个关键问题。它突出了价值链的重要性,并关注了可持续信息与财务报表等其他信息的相互关联,同时提到了“相称性原则”。
该指南的推出,将为我国企业带来更为清晰的指导,有利于提高可持续信息公布的水平,进而促进企业向高质量的发展方向迈进。
ESG发布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5)》发布
6月27日,中国气象局发布了《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5)》,这份文件,即《蓝皮书》,全面地展示了全球及我国气候变化的新情况和新动向,内容涵盖了大气层、水圈、冰冻层以及生物圈等多个领域。书中提到,气候系统呈现持续变暖的态势;自20世纪90年代起,全球范围内的海洋变暖、海平面上升以及冰川融化等现象都明显加快了速度。中国地处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区域,受其影响尤为明显,增温速度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极端气候现象愈发频繁且强度加大。在2024年,我国年平均气温、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的消融损失量、以及沿海海平面等多个监测指标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蓝皮书》披露了全球和中国气候变化形势的严重性。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海洋、冰川及海平面变化速度加快,我国受影响尤为严重,极端天气事件频发。2024年,多项气候指标刷新历史新高,进一步突显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亟需强化减排和适应策略,以保护生态环境。
首批全球能源互联网标准发布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于6月27日公布,首批共7项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标准规范已正式对外公布。这7项标准由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60名专家合力编纂,经过来自11个国家的26家企业和机构的投票表决而得以通过,内容涉及新型电力系统的规划、清洁能源资源的评估、新能源的接入以及跨国电网的互联等多个领域。这些标准汇聚了中国及部分国家在能源电力技术方面的成果和创新经验,成功填补了国际标准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点评:这种由多国专家共同参与制定的协作模式,彰显了全球能源治理的开放性。同时,它所建立的包括规划、评估以及并网等在内的全方位标准体系,为跨国间的清洁能源互联互通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指导。
ESG活动
第二届中欧企业ESG最佳案例大会促进可持续发展对话合作
在德国斯图加特举办的第二届中欧企业ESG最佳案例大会于25日至26日成功召开。与会的中欧各界嘉宾普遍认为,深化中欧在ESG领域的合作,将有助于双方经贸潜力的进一步挖掘,并共同构筑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此次会议显著展现了中欧在ESG领域的战略契合及实践联动。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两大经济体,两国在绿色治理规范、低碳技术运用等领域展开了深入合作,这不仅为企业的跨国投资提供了明确的规范指南,而且还将对可持续的经贸模式产生深远影响,重塑其新格局。
ESG成果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发布报告,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在不久前举办的首届建筑材料行业ESG可持续发展论坛中,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发布了《深化建材行业ESG实践共创可持续发展未来》的专项报告,同时,该组织正式揭幕了涵盖信息披露、绩效评估、绿色金融支持以及能力建设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建筑材料行业ESG公共服务平台”。
评价指出,我国建材领域在ESG领域的创新尝试堪称典范。该实践通过构建一个全面的公共服务平台,不仅成功弥补了行业ESG评估体系的不足,而且还对信息公布、金融援助等核心步骤进行了系统性的融合,实现了管理的闭环。
我国首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发布
6月25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了《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这标志着我国在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成为我国首次发布此类报告。据报告披露,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发布及正在研制的产品碳足迹核算的国家标准超过70项,而在细分领域,产品碳足迹核算的团体标准也发布了100多项。这一进展显示出全国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取得了良好的开端。
我国正式推出碳足迹管理方面的首份进展报告,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绿色低碳发展迈向了量化管理的全新阶段。该体系不仅填补了国内在此领域的空白,还通过标准化建设实现了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终端的碳管理全链条,彰显了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领域所展现出的制度创新实力。
ESG行动
“2025夏季达沃斯论坛”实现全绿色用能
近期,国家电网公布消息,天津国家会展中心已与天津市内的两家新能源发电公司成功进行绿色电力证书交易。此举确保了2025年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六届新领军者年会(即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场馆供电全部为绿色电力,总计达到了80万千瓦时的绿电电量。这一量级相当于避免了约300吨标准煤的燃烧,同时减少了600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本项成果不仅揭示了市场化途径在推动清洁能源利用方面的有效性,而且向全球展示了我国能源转型的实际成效。这种“零碳会场”的模式,为大型活动的绿色能源使用提供了可借鉴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