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小便事件一审宣判!唐某等需公开道歉并赔偿超13万

admin

今年三月,一段记录海底捞火锅店内有顾客将小便排入锅中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紧接着,上海市黄浦区公安机关针对这起事件的当事人唐某和吴某,分别作出了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这两名当事人均为男性,年龄均为十七岁。

据了解,9月12日,法院审理了四川某餐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四川某餐饮公司)、上海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上海某餐饮公司)与唐某、吴某及其父母关于名誉权和财产赔偿的案件,并公布了初步判决结果。

法院裁定唐某及其家人,吴某及其家人须在确保青少年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于指定报纸杂志上向四川某餐饮企业、上海某餐饮企业公开谢罪;唐某的家人、吴某的家人需补偿上海某餐饮企业器皿破损补偿及清洁灭菌开支13万元,需补偿四川某餐饮企业、上海某餐饮企业业务亏损及品牌声誉损失200万元以及诉讼费用7万元,总计220万元(唐某、吴某若有个人资产,应从其自有财产中承担补偿金,若有差额,则由唐某的家人、吴某的家人补足)。

涉事视频截图 图/社交媒体平台截图

海底捞“退一赔十”后,向侵权者索赔超2300万元

案情回顾:

2025年2月24日深夜,唐某与吴某在一家海底捞餐厅的包间吃完饭,接着他们先后走到餐桌边,对着火炉里的汤撒尿,并且互相拍下了录像。

二月下旬,吴某把录制的影像资料放到社交平台,这段资料很快在互联网上扩散开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民众的广泛讨论。

三月十二日,海底捞火锅在官方微博上发布致歉公告,表示会彻底清空并更新该店所有器具,对整个店铺进行深度清洁,同时为在事发时段至消毒期间用餐的4109位顾客全额退还消费款项,并给予原订单支付金额十倍的现金补偿。

三月十四日,四川一家餐饮企业,上海另一家餐饮企业,向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唐某、吴某某以及他们各自父母进行公开认错道歉,要求赔偿上海这家餐饮企业因餐具破损和清洗消毒产生的费用十五万元,赔偿四川这家餐饮企业和上海这家餐饮企业遭受的经营损失和商誉损失共计两千三百万元,以及维权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十万元,还需承担上海这家餐饮企业支付的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费用九千三百元。

海底捞“小便门”相关纠纷案一审宣判:涉案者父母赔偿220万元__海底捞“小便门”相关纠纷案一审宣判:涉案者父母赔偿220万元

海底捞此前就“小便事件”发布说明

当事人及父母需赔礼道歉,并赔偿海底捞各类损失220万元

审理期间,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查明,唐某与吴某合谋进行向火锅中排尿的动作,明白视频发布后可能引发的网络扩散及不良社会效应,却主动促成或纵容了该视频的公开流传,二人主观上都存在过失,属于对物品造成损害以及对他人名誉实施侮辱性质共同侵害的行为。侵权行为导致相关房间内的器皿及用餐环境被污染,让很多人看了感到很不舒服,涉事店铺执行了全部器皿更换、整个店铺清洁消毒的措施,这个处理方式没有超出必须的程度,合理的花费属于财产被侵犯所造成的损失。

法庭认定,从消费者发起自助申请,到相关门店完成餐具更换及消毒的整个时段内,在该门店用餐的顾客,海底捞公司给予全额退款,这既是对顾客的合理补偿,也是对自身受损名誉的修复,与侵权行为有直接关联,属于合理赔偿范围。不过,十倍金额的补偿与侵权行为之间缺乏法律上的联系,是企业自行决定的商业行为,法庭难以认可。侵权行为的不良后果会一直持续,短时间内就会导致公司经营收益下降,这也算是正常的经济损失。

法院认定,唐某、吴某虽然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者,不过全面考量案件情况,他们对于自身行为的不当性以及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有明确的了解,清楚认识到赔礼道歉的义务及其法律价值,履行道歉义务并不会给他们带来过重的负担,反而有助于他们进行深刻反思,两人共同也表达了愿意进行道歉的态度。唐某、吴某的家长在监管未成年人方面存在失职行为,因此导致这两位未成年人实施了侵权行为。因此,审判机关判定六名被告须进行公开致歉。经济方面的损失补偿,依照法规应由相关看护人负责补偿。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作出如下裁决,唐某和其家人,吴某某和其家人,需在确保不泄露未成年人隐私的前提下,于指定报纸杂志上向四川某餐饮企业、上海某餐饮企业表达歉意;唐某的家人和吴某某的家人须赔偿上海某餐饮企业餐具破损及清洁消毒费用共计13万元,同时赔偿四川某餐饮企业与上海某餐饮企业所遭受的经营亏损及品牌声誉损失200万元,外加维权产生的相关开支7万元,总计220万元,若唐某或吴某某有个人资产,应先从其个人财产中支付赔偿金,若个人财产不足,则由唐某的家人和吴某某的家人承担剩余部分;法院未支持四川某餐饮企业与上海某餐饮企业提出的其他诉讼要求。

海底捞火锅招牌

未成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应尊重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

两位专家学者对该案的判决结果谈了看法。

朱晓喆,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兼教授,指出此案的社会意义体现在,一方面,它提醒大家,未成年人的行为管理和思想引导主要靠监护人负责,孩子们参与社会活动时,要讲文明、守规矩,如果违法损害他人利益,就要承担民事后果;另一方面,它表明,公司正常做生意,是经济进步和兴旺的根基,法律要保护它们不受非法侵害,任何损害公司财物或名誉的行为,都必须接受法律约束,法院的判决对于营造公平、正常的法治环境,有很关键的支撑作用。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院长、教授金可可指出,两个未成年人故意向原告的火锅里撒尿,并且拍摄了视频上传,导致原告的商业声誉受到损害,他们主观上分别存在故意和过失。因此,这两个人构成了对财产和商誉的共同侵权。商誉属于人格权,根据《民法典》第995条可以引发赔礼道歉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赔礼道歉,是为了帮助恢复原告的商业声誉。责令青少年进行悔过表示,能够帮助青少年认清过错、改正行为,具备其惩戒教育意义,十分合理。两个青少年的看护人没有履行看护义务,根据《民法典》第1188条,需要承担补偿及悔过表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