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
我国首个深水高压气田
“深海一号”二期天然气开发项目
海南岛东南部陵水海域正式投入运营
标志着中国全面战胜
深水高压油气藏开发的世界难题
深水复杂油气资源开发能力
跻身世界最先进行列
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提升我国深海资源开发整体水平
具有重要意义
“深海一号”能源站。中海油供图
“神海一号”是我国第一个自主勘探开发的超深水气田,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过1000亿立方米。二期项目开发陵水25-1区块,距离“深海一号”能源站约70公里。该地区水深近1000米。已探明天然气储量超过500亿立方米,天然气峰值年产量超过15亿立方米。项目全面投产后,“深海一号”天然气年产量总体将增至45亿立方米以上,相当于海南省2023年天然气消费总量的1.67倍。
“深海一号”二期综合加工平台。中海油供图
“与‘深海一号’一期相比,二期工程面临的自然条件更加复杂,水下工程工作量大幅增加,整体作业难度大幅增加。”据中海油“深海一号”二期天然气开发项目经理刘康介绍,该项目地层最高温度达到138摄氏度,地层最高压力超过69兆帕,相当于1000倍家用高压锅的那种。总设计井深超过6万米,接近七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主要生产设施地理位置相距较远。跨度超过170公里,比北京至天津的直线距离还长,是目前地层温度、压力最高、总钻探深度最大、主力覆盖海域最广的深水气田。迄今为止,我国自主建设了运营设施。
项目工程师在“深海一号”二期工程综合处理平台上进行压力管道检查。中海油供图
项目工程师在“深海一号”二期工程综合处理平台中控室进行系统调试。中海油供图
中国海油在“深海一号”二期项目中首创“海底生产系统+浅水导管架处理平台+深水半潜平台远程控制系统”开发新模式,12口井密集部署在3个井区在南部、北部和东部。深水气井建设导管架平台、水下生产系统,铺设海底管道5条、脐带缆4条,适配“深海一号”能源站、崖城13-1平台和南山码头。转型。
“深海一号”二期开发新模式。中海油供图
一艘深海工程船在“深海一号”二期综合处理平台附近进行水下作业。中海油供图
刘康介绍,经过精密设计,气田产出的深水油气将沿着超过115公里长的海底管道由深到浅“升压”,进入位于“四星连珠”的海上平台。在浅水区进行加工。最终流向海南岛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千家万户,而气田的水下生产系统则由同样位于该地的“深海一号”能源站远程控制。在深水区。
“四星”海上天然气生产集群。中海油供图
俯瞰“四星”海上天然气生产集群。中海油供图
“这种‘深浅结合’、新旧结合的发展模式创新,是我们项目实现经济高效发展的基础,需要多领域创新技术成果的支撑。”中海油海南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江平表示,“深海一号”二期工程从勘探发现到最终竣工,历时9年开发建设。
面临“水深、深度、高温、高压”
四大难题叠加的终极挑战
中国海油牵头攻关关键核心技术
形成7项世界首创技术
填补国内多项技术空白
记者:杜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