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升技能素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admin

【专家点评】

_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赋能现代化强国建设_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赋能现代化强国建设

作者:吴以军、赵阳(分别为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讲师)

_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赋能现代化强国建设_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赋能现代化强国建设

当前,我国产业工人还存在技能素质整体偏低、技术工人总数不足、工作积极性不足等不容忽视的问题。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信念更加坚定、创业热情更加坚定的职工队伍。一支成长性较高、综合素质显着提高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

努力提高传统产业工人技能和素质,建设一流产业工人队伍。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的现代产业工人队伍,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为此,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产业工人中扎根;持续创新产业工人培养模式,建设国家产业工人智能技能学习平台,全面推广工学结合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让产业工人在实际工作中更新知识、提高学历;不断激发产业工人投身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提高劳动技能和多岗位适应能力,展现产业工人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风采时代。

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赋能现代化强国建设__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赋能现代化强国建设

注重青年和农民工教育培训,壮大产业工人队伍。青年产业工人是青年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创新活力的源泉。完善青年产业工人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加快构建职业教育与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和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开展职业教育与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项目式”、“订单式”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加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畅通产业工人向上发展通道,实施产业工人横向发展机制,可上下推进制造业人才职业发展,增强制造业岗位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要加强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制造业典型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和突出业绩,让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走进校园,增强青少年对现代制造业的了解和兴趣,激励更多的青少年走成才之路,技能报国。深化农民工技能培训、学历提升、城市融合、服务均等、权益保障、稳定就业等方面的改革,把农民工培养成高素质现代产业工人,不断扩大农民工队伍规模。产业工人队伍。

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形成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强大合力。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既需要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改革措施,又要强化组织保障。只有明确各级主体责任,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才能不断取得新成效。各级党委和政府是改革的领导者,必须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贯彻落实”。各级工会要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带头切实提高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企业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重要基地。国有企业要强化政治责任,发挥推动产业改革的引领作用;民营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民主管理、劳动关系协商协调等方式,积极构建全体员工利益共同体。同时,要完善社会支撑体系,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可贵、在改革氛围中创造伟大创造的社会环境,合力推进改革开放。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全面赋能现代化强国建设。

_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赋能现代化强国建设_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赋能现代化强国建设

(项目组:光明日报记者刘萌、苏艳、余爱华、龙军、颜胜和、刘勇、王路静光明日报通讯员王琪、肖玉泉、罗若欣)

《光明日报》(2024年12月04日第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