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要领域,我国低空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我国新注册无人机超过60万架,无人机总数较去年底增长48%。持有民用无人机运营许可证的企业和持有许可证的无人机运营商越来越多,低空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为了抓住这一未来产业的发展机遇,多地围绕低空经济做出了战略布局。例如,2024年8月,上海至江苏昆山双向空中出租车客运服务试点成功; 12月,四川首条低空载人运输航线开通等
低空经济的独特优势决定了其在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够创造新的价值。大健康产业是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重要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除传统医药外,还涉及养老、保健、营养、健身、心理、护理、美容、防疫、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随着低空经济的布局和崛起相关产业中,低空经济在大健康领域的赋能作用也将日益显现。
针对这一话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数字经济产业中心主任姚建明教授创新研究院分享了他的一些看法。
低空经济赋能大健康:突出体现在低空交通、远程监控等。
姚建明指出,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不仅涉及远程医疗、智能健康监测等传统领域的改造,还涉及生物医药、中医药技术创新、医疗保健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物资制造、智能和绿色健康、医疗等新兴和未来产业是新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同时,大健康产业还离不开文旅、交通、餐饮、酒店、家政、社区服务、科研教育等相关产业,其产业链涵盖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行业覆盖面广、延伸环节长。 。
当前,大健康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大健康产业发展对于满足人民生活幸福感、实现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2025年经济工作的系统部署中多方面涉及大健康产业发展,如拉动消费、扩大健康内需,为大健康产业提供消费市场等。大力支持;通过实施医疗健康基金会项目,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拓展普惠养老服务,积极推动银发经济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新生产力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鼓励企业加大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研发应用,推动健康产业健康发展。智能化、绿色化方向;通过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为健康产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提供有力支撑。可见,大健康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姚建明指出,低空经济对健康产业发展具有重要赋能作用,突出表现在低空运输、远程监控、远程操作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首先,与地面客货运输相比,低空运输具有明显的时效优势。
例如,载人低空运输可以有效改善因交通拥堵造成的医疗救助不及时的传统问题。可运送医护人员、运送救护病人等前往突发事故或灾区;通过无人机运送急需的药品、医疗物资、医疗设备、救灾物资、食品等可以更好地实现及时救灾。又如,在养生文化旅游方面,可在养生旅游景区毗邻的公路服务区开设航空旅游网点,方便老年人或行动不便人士出行。服务区内还可以建设适合低空经济作业的卫生保健网点。救援网点,方便救援、医疗等
其次,在远程监控方面,利用无人机对公共场所、街道、学校、车站、商场、社区等区域进行巡查,配合巡查数据分析,及时发现突发险情、突发冲突、动物伤害等情况。 。对事件、交通事故、灾害等进行预警、报警并及时处理。比如在拥堵的城市,利用无人机对交通事故进行快速侦察取证,可以有效缓解拥堵,释放人们的焦虑。同时,通过监测分析现场事故程度,可以初步预测人员受伤程度,及时传输至医院,提前制定救援方案;通过无人机探测农林牧渔业等农作物和物体的生长情况,可以及时发现病虫害并进行处理。此外,结合远程巡检,在远程作业方面,可以利用低空飞行设备实现远程消防、远程农药喷洒、远程消毒等,更好地助力食品安全。
此外,低空飞机需要跨区域的数据协同支持,以实现跨区域客运、货运和运营的安全运行。这必然引发跨区域数据集成协同管理和治理创新,对健康数据挖掘和跨区域人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检测和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避免同质化发展,强化“安全第一”和“科技创新”
当然,低空经济的发展也能更好地带动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比如相关动力、新材料、控制、基于人体工程学的设施设计、绿色健康等方面的创新和突破。还可以探索低空飞行停车场、续航网点的规划建设,更好地推动低空经济创新发展,赋能大健康产业。
虽然大健康产业低层经济赋能前景广阔,但仍处于早期阶段。姚建明最后总结认为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各地区要避免同质化发展,因地制宜,加强创新,与当地大健康产业发展定位和特点相结合。需要想清楚赋能的目的、要解决什么问题、赋能的场景和用途是什么、能带来什么价值等等,然后合理规划赋能计划。
其次,要强化安全第一和科技创新。安全保障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前提,也是大健康产业的基本要求。必须综合考虑技术研发、飞机设计、制造技术、航线和网络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系统集成和测试、风险预警和防范等方面,确保低空设备运行的安全和高效。
此外,还要完善相关政策,积极宣传引导。要加强顶层设计,合理布局大健康领域低空经济相关产业,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培育社会文化,让人民群众接受并参与低空经济发展。高原经济赋能大健康产业,协调更多共享资源,推动大健康产业和低空经济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