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于 2 月 23 日在深圳报道,记者白瑜称深圳福田区有 70 名“AI 数智员工”上岗这一消息近日引发热议。公文处理效率提升了 90%,执法文书能够秒级生成,民生诉求的分拨准确率提升了 25%……这既是技术的突破,又推动了政务服务朝着高效、精准、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AI 数智员工是一种创新实践,它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同时也进行了本地知识库的建设。新华社对此进行了发布。
深圳福田区的“AI 数智员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机器人”。它是人工智能技术与本地知识库建设深度融合的一种创新实践。从公文处理方面来看,从民生服务方面来看,从应急管理方面来看,到招商引资方面来看,福田区首批上线的 70 名“AI 数智员工”覆盖了政务服务的全链条,能够满足 240 个业务场景的使用。这些“AI 数智员工”精准解析了政务场景,构建了一个闭环生态体系,这个体系包含需求、训练、场景应用以及迭代等环节。
公文处理方面,“AI 数智员工”在格式修正方面的准确率超过 95%,审核时间缩短了 90%,错误率被控制在 5%以内。执法文书生成助手能够将执法笔录在秒级时间内转化为文书初稿,原本需要数小时的人工整理流程现在被压缩为即时响应。另外,民生诉求的分拨准确率从 70%提升到了 95%,个性化定制的生成时间从 5 天压缩到了分钟级。这些变化不仅减少了人力成本,也让政务工作更加精准高效。
“AI数智员工”是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与本地知识库建设的创新实践。新华社发
深圳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的副局长王耀文表明,期望借助以 DeepSeek 为典型的大模型应用来达成政务的智能化转变。其一,对政府服务模式进行创新,让营商环境得以优化,进而提升公众的满意度;其二,使政府工作流程得到优化,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以及工作质量;其三,利用人工智能为产业发展赋予力量,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
专家认为,采用“人机协同、数智驱动”这样的新型工作模式,能够有助于达成从“替代人力”到“激活人力”的价值转变。AI 并非是“岗位威胁”,而是能够重塑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