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消息传出,一名即将离职的蔚来员工在内部论坛上发布了一篇长文,并提出了十条建议。该员工呼吁公司应迅速从务虚状态转变为务实状态,以市场作为导向。几个小时之后,蔚来的 CEO 李斌在评论区以实名进行了回复,他表示“谢谢大家的建议,要提升全员的经营意识,从我自己开始做起”。接着,这篇长文不仅被置顶在热门区,还通过飞书推送给了所有员工。
3 月 12 日,澎湃新闻从知情人士那里得知了一些消息。这些消息是属实的。并且,蔚来正在推进全公司范围内的组织变革。
3 月 11 日,李斌在微博上针对内部变革这一事件回应网友。他表示:“我们要实事求是,踏踏实实地干活,加快改变的步伐。感谢大家的鼓励,让我们一起加电!”
当下,蔚来的执念正面临着现实的考验:超 3000 座换电站耗费了数百亿元资金;自研手机以及“牛屋”等一直在持续消耗资金;多品牌战略遇到阻碍,第二品牌乐道以高性价比家庭用车的定位进入市场,但在市场中并未引起较大反响。用户愿意为情怀而付费,然而资本却要看实际的收益。李斌向内部提出要求,“每一分钱的投入都要得到回应”,能否让蔚来在效率方面做出让步呢?
李斌开始深度参与供应链管理:查成本、谈价格
知情人士向澎湃新闻透露,在过去的一年里,蔚来推行了 CBU(基本经营单元)变革。他们把公司的所有经营工作进行了拆分,拆分成了多个彼此互不重叠的基本经营单元。并且,每个单元都建立了明确的考核机制。
蔚来的服务运营团队以及能源团队等部门实际上在运行“基本经营单元”机制,且这已经超过了一年,同时也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积极成果。
其中,服务运营业务在 2024 年全年实现了盈利。2025 年,随着用户保有量的持续增加,利润有希望继续提升。服务运营团队的整个部门,其下属的各区域团队、各业务、每个站点以及每个项目,都拥有一张经营报表,该报表细致地列出了财务度量的方式。依据经营报表,进而迭代推进那些能够增加价值收入、降低成本费用的经营手段。
过去一年蔚来在内部推行了 CBU(基本经营单元)变革,并且取得了成功。基于此经验,蔚来开始深入推进整个公司的组织变革,促使团队摒弃惯性,增强经营意识,以实现经营目标。
在供应链方面,蔚来推进深度改革,明显加强了对供应链成本的管理。在产品研发方面,蔚来推进深度改革,提高了产品零部件的通用化程度。蔚来还根据市场用户需求进行显性改变,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工作。
以供应链为示例,过去,蔚来的成本团队仅仅给出采购价格建议,并不具备强制约束性。到了 2024 年,成本团队从采购部门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并向 CFO 进行汇报。同时,还设置了采购价格上限,倘若超过一定比例,就必须经过特殊审批之后才能够立项。
内部人士称,李斌显著提升了对供应链管理的参与力度。许多供应链采购项目,他都深度介入。在产品开发的关键项目节点上,他会仔细核查成本,并且直接参与电池等核心零部件的价格谈判。他还会依据周销量的变化,定期与供应链团队一起分析采购降本的趋势以及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而做出下一步的决策。
蔚来在 2024 年派遣了团队前往立讯精密进行调研学习成本管理。接着,李斌在蔚来内部不断地强调“一百万倍成本思维”,他要求所有的成本支出都要乘以一百万倍去思考其是否合理。并且他还说,如果一辆车能够节省 100 块钱,将其乘以一百万倍,那就是一个亿。
不能创造用户价值的岗位和项目该停就停
蔚来的组织变革也在继续。
近期,知情人士透露,蔚来各业务集群的多个部门都将依据全年经营目标,陆续主动开展组织精简合并工作,把资源聚焦在 3 年内能够实现价值创造的项目上。比如,蔚来手机业务从去年 12 月开始就进行了大幅调整,手机软件团队已并入数字座舱团队,对重复岗位进行了大幅度的归并精简。
开年之后,有消息透露,蔚来的李斌组织了好几轮内部会议。在这些会议中,他对工作的得失进行了反思和复盘。同时,他还向各个业务团队着重强调了形势的严峻状况。并且,他推动团队摒弃惯性,提升经营意识,以实现经营目标。
近日在一次内部会议当中,蔚来的李斌表明,对于那些不能够创造出用户价值的岗位以及项目,应当停止就停止。不管是任何一笔钱,还是一个岗位、一个项目、一个固定资产的投资,都需要有相应的人来为其付钱。要么从外部获取钱财,要么从公司内部获取钱财。要是没有人为其付钱,或者算不清楚账的事情,就不要去做。李斌还在内部多次着重强调,把公司经营好,这就是对用户最大的责任。
2024 年全年,蔚来公司交付新车的数量为 22.2 万辆,且同比增长了 38.7%。蔚来品牌交付新车的累计数量是 65.08 万辆;乐道品牌交付新车的累计数量为 2.08 万辆。财报表明,蔚来在 2024 年第三季度的营收为 186.74 亿元,该营收低于市场的预期,同比减少了 2.1%,环比则增长了 7%;其净亏损进一步扩大到 50.6 亿元。
李斌在去年底的内部信里提出,智能电动汽车产业资格赛最为激烈且最为残酷的阶段已经到来,两三年之后只有少数优秀的企业能够存活下来。他也再次强调,2025 年实现销量翻番以及 2026 年实现公司盈利,这是“不容有失的工作任务”。
在这个优胜劣汰最为惨烈的阶段,企业的每一处短板在竞争中都会被无限制地放大。蔚来的变革到底是壮士断腕的举动,还是仅仅隔靴搔痒,不久之后的销量数据以及财务业绩都将给出答案。
澎湃新闻记者 吴遇利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