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耀)距离上市再进一步。
中国证监会网上办事服务平台(试运行)公布信息显示,荣耀公司于2025年6月26日向监管部门正式递交了首次公开募股的辅导备案材料,而为其提供辅导服务的机构则是中信证券。
视觉中国图
然而,对于荣耀品牌来说,2025年的起步阶段遭遇了不少困难。一月份,李健接任CEO一职,此时公司正面临着包括市场份额在内的诸多挑战。在担任领导职务的前六个月里,李健推动了多项涉及组织结构和战略层面的变革举措:他推行了38个重要职位的公开选拔竞争,其中约四分之一由“90后”人才竞得;此外,他还设立了新产业孵化部门、新商业模式拓展部门以及AI与软件业务部门等一级机构。与此同时,公司在战略定位上亦实现了显著的转变。2025年,在巴塞罗那举办的全球移动通信大会(MWC)上,李健正式发布了“阿尔法战略”。该战略旨在未来五年内,投入高达百亿美元的巨资,助力荣耀品牌逐步实现从单一智能手机制造商向全球领先的AI终端生态企业的华丽转身。
目前,荣耀正处在上市前的关键筹备时期,其价值评估受到广泛关注。至于估值问题,荣耀尚未作出任何回应。在国内众多手机品牌里,华为、vivo和OPPO均尚未上市。而已经在港股市场上市的小米,除了手机业务,还涉足汽车等其他领域。至于A股市场的传音控股,其主要业务集中在非洲等海外市场。此外,荣耀向AI终端生态领域的转型,也为其业务模式增添了独特性。这也预示着,在现行的资本市场上,尚缺乏一个可供参照的估值标准;一旦荣耀得以成功登陆A股市场,它有望成为我国A股市场中的首个AI终端生态企业。
公司架构较为多元化
自新荣耀成立,公司何时上市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根据辅导备案的相关文件,荣耀公司的注册资本达到了322.39亿元人民币,其控股股东——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直接掌握了公司49.55%的股份。
至2024年12月尾,荣耀官方宣布,股权改革过程圆满结束,企业名称已从“荣耀终端有限公司”更改为“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
天眼查资料显示,荣耀的股东阵容中包含了超过20位股东,他们分别是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鹏程新信息技术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深圳国资协同发展私募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国信资本有限责任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知名企业。涉及地方国有企业资本、分销商、供应链上的供应商、电信服务提供商以及外部投资者等多方参与者,构成了一个多元化的架构;然而,目前尚未能够获取到关于具体投资数额及其分配比例的详细信息。
负责首次公开募股上市的券商职员向记者透露:“企业从提交辅导备案到辅导验收这一过程,至少需耗时三个月。观察荣耀的辅导备案文件,我们发现公司拟在2026年的第一季度内完成辅导计划及相关考试,并计划向所在地证监局提出辅导验收的申请。”辅导验收结束后,券商需将相关申报材料提交至当地证监局。证监局受理后,将公布招股书的申报草案,并随即启动正式的审核程序。目前来看,从申报受理到公司上市,整个审核过程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
荣耀正迎来新的征程,标志着其上市之路的开启。目前,荣耀已步入IPO的重要环节,其产品创新、经营成果和市场份额等各个方面都受到了广泛关注。
自2024年起,荣耀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自2025年组织结构更新之后,荣耀着手对产品线进行优化,接连推出了以户外长续航为特色的荣耀Power,以电竞性能为卖点的荣耀GT Pro,以及定位为“轻旗舰”的荣耀400系列等产品。通过针对不同细分市场的积极进攻,其销量逐渐回暖。BCI的统计结果显示,在W17(即4月21日至4月27日)这一周内,荣耀的销量市占率达到了13.7%,使其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单品牌销量排名重返前三,这标志着自2024年二季度以来的首次突破。
荣耀公司销售与服务总裁王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诚表示,针对2025年的市场目标,他们期望在年底前成功回归国内市场前三的位置。
开始着手海外市场运作
在中国乃至全球的竞争环境中,国内手机制造商普遍认同这一点。近年来,荣耀品牌亦开始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并于2023年宣布将欧洲市场定位为除中国以外的第二大本土市场。根据荣耀公开的数据,到2024年年底,荣耀在欧洲市场的销量已与中国市场持平;而在整个2024年,其海外市场的手机销量实现了50%的增长。
在市场领域之外,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同样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荣耀使命。显而易见,在近些年,智能手机普遍搭载AI功能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发展趋势,并且这一特点也成为了众多厂商争夺未来市场格局的关键所在。
截至目前,荣耀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资金投入已经突破了百亿大关。与业界多数企业将人工智能视为提升用户体验的手段不同,荣耀更加重视人工智能对终端设备本身功能进行重塑的作用。其最新一代操作系统名为MagicOS,已实现端侧大模型推理能力的本地化部署,并拥有自然语言处理、意图识别以及跨设备协同等众多功能;同时,其YOYO智能体也完成了从传统语音助手向具备主动学习和情感感知能力的个性化助手的转型。
李健在“2025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提及,关于通用人工智能的推广应用时间,他指出,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处在从“思考”阶段向“行动”阶段过渡的重要阶段,我们的目标是让AI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他提出,目前AI在实际应用中面临三大难题:首先是应用场景的问题,目前AI技术尚不能在不同设备间流畅切换,导致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的体验是碎片化的;其次是性能问题,当前设备端计算能力有限,内存容量普遍不高,难以支撑超过70亿参数量(即7B)的模型运行,无法满足复杂任务的处理需求;最后是关于信任闭环的问题,这涵盖了隐私保护和伦理道德等层面。例如,关于用户数据权限的设定、数据加密等策略,尚未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可量化的评价准则。
针对这一领域,荣耀计划推出一系列AI技术。例如,将实现智能体在全域范围内的协作、以及全品牌终端之间的互联互通。“我们将通过智能分配终端资源和云端算力,自主规划并智能调用终端侧和云端的各种工具或智能代理,以此实现多个智能代理在终端和云端的高效协作,从而为用户提升生产力;同时,我们还将实现全品牌终端的互联互通,打破不同品牌设备之间的界限,实现万物互联。”李健如此阐述。
人工智能不仅成为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正在重新塑造着荣耀的资本形象。伴随着DeepSeek、MiniMax等大型模型企业的市值持续上升,市场对于中国科技企业的价值判断正在经历着转变。负责IPO上市的券商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A股市场,AI领域的公司估值普遍较高。”在A股市场尚未出现一家将“AI终端生态公司”作为核心定位的上市公司之际,荣耀的成长轨迹被业界普遍认为颇具示范意义。可以预见,一旦荣耀登陆A股市场,它将迎来更为丰厚的资金注入,届时所募集的资金有望被投入到AI研发的众多关键步骤中。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