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例!女子出差被领导性侵,认定工伤获赔 113 万后续如何?

admin

此前报道

国内首例,女子出差时被领导性侵,认定工伤后获赔113万

“监控里,我从他房间出来的时候没有穿鞋。”

崔丽丽时常被噩梦困扰,梦中她置身于无边无际的黑暗之中,拼命寻找属于自己的鞋子,却始终一无所获。即便那天的情况因饮酒而变得记不清,那种源自心底的惊惧和痛楚,仍旧在内心深处若隐若现。

2023年9月22日,崔丽丽应公司安排前往杭州执行公务,期间出席了企业间的宴请活动,事后因饮酒过度而陷入昏迷状态,随后被公司实际控制者,也就是总经理王某实施了侵犯行为。崔丽丽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失忆、压力和自我怀疑之后,于当年10月3日前往案发酒店,要求调取监控录像,并且与酒店的工作人员逐一交流,收集证据,同时回想起了当天的一些具体情况,揭穿了王某的不实说法,也意识到了她可能遭受性侵犯的情况,于是拨打了110报警电话。这起案件经过法庭审理,最终在2024年4月2日判决,认定被告人王某犯有强奸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决定判处其有期徒刑四年。

官司取得了胜利,职位却因此失去。2024年4月18日,崔丽丽就职的企业以她“违反休假规定、擅自缺勤”为由,单方面解除了与她的劳动合同。这一决定,迫使崔丽丽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工伤认定与权益维护征程。

经过一年多的等待,今年8月11日,崔丽丽借助社交网络发声,指出相关企业没有依照法定期限提出申诉,这表明原先法院的裁决已经正式执行,她所承受的伤害被确立为工伤认定。这一事件使她成为国内首个因职场性侵获得工伤认定的案例当事人。

8月20日,潮新闻记者对话崔丽丽。

那件悬而未决的停工留薪相关(劳动争议案件)已进入后续庭审程序。

从刑事追责到工伤认定,

她走上维权之路

我从未被服饰所限。2006年,崔丽丽投身汽车领域,以销售员身份起步,至2022年6月,出任相关企业销售主管。即便经历诸多波折,她至今不悔当初选择汽车行业,并且持续对其抱有热情。

身为职场人士,她向来是自信满满、开朗乐观,处理事务得心应手,却未曾料到,最终会以这般方式选择离开岗位。

2023年9月22日,崔丽丽在喝醉后从公司实际控制人王某的房间中醒来,王某辩称是她自己因为觉得热而脱掉衣服,试图掩盖真相。崔丽丽虽然心中一直存有疑虑,但直到半个月后,她才前往案发酒店查看监控录像,最终下定决心向警方报案。

王某的律师团队在案件审理期间,先后两次尝试说服崔丽丽作出谅解,均未获成功。庭审过程中,王某方面依然主张其清白,指出崔丽丽在公共场所被监控拍到的情形下确实存在醉酒表现,然而进入室内时已经恢复正常神志,并且是主动与王某发生接触,以此试图推翻性侵指控的认定。

不过,酒店内部的影像资料确实捕捉到了崔丽丽神志不清的情景,以及她被王某领进房间后的行踪,还有她在楼道内的状态,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细节;同时,酒店负责安保和接待的人员也提供了各自的看法,另外住在邻近房间的客人无意中录制的初始声响,这些证据共同构成了比较完整的线索体系。

2024年4月,王某因强奸罪被判刑。

“不在意刑期,只想让他受到应有的惩罚。”崔丽丽说。

原以为刑事案件告捷,情况就会顺利改善,然而申请工伤认定却困难重重。

2023年12月,崔丽丽再次觉得应当去申请工伤认定,由于那时她不仅受到了伤害,心理情况也持续恶化。她表示,事情发生之后,她便萌生了申请工伤的念头,不过因为报警等事情耽搁了。

幸运的是,刑事责任的解决为工作伤害认定提供了条件。刑事裁决书确认了崔丽丽受到的伤害情况,这一裁决成为她申请工伤的重要凭证——依据最高法行政审判厅的回复看法,工作人员因公外出时遭遇意外,若属于“为工作事务”的,应当确认为工伤。

2024年4月18日,崔丽丽正打算申请工伤认定,公司却以她“没有按规矩请休假、无故缺勤”的理由终止了雇佣关系,并且不认可她是工伤。她原本的顶头上司,一位女性,也转变了立场,站在了她的反面,劝她“应该顾全大局”。

崔丽丽在情绪激动之后,又申请了劳动争议调解,又提起了法律诉讼,希望企业能够实现原合同内容,并且补偿相应的工伤福利。

工伤认定争议何在?三个核心争议

崔丽丽的工伤认定过程,始终围绕三个核心争议展开。

首先,怎样确定“因公外出”。2025年5月15日,公司律师前往杭州东郊监狱,会见在押人员王某,目的是让他证实9月22日晚上并非公务应酬,而是私人聚会,与工作没有关联,意图以此否定工伤认定。然而,崔丽丽提交的出差记录、宴请票据(企业已进行报销)、高铁及飞机行程单等材料相互印证,构成了完整证据链,法院最终判定该次宴请属于“因公务进行的商务活动”。

其次,需要明确酒醉状态是否关乎能否认定为工伤的事宜,企业方面引用了《工伤保险条例》里关于酒醉者不能被认定为工伤的规定,以此说明崔丽丽所受的伤害系其个人酒醉所致。

不过,那份工伤裁决文书里清楚表明,我遭受的伤害完全是因为对方王某的主动侵害造成的,跟我喝醉了没有关系。崔丽丽在谈话时着重指出,她当时的情况同受到的伤害没有关联,这不能当作公司推卸责任的理由。

最终,精神创伤的工伤鉴定核心在于认定标准。官方对于此类损害的审核十分审慎,必须获取专业心理医疗机构出具的诊疗文书,且该机构的诊断需基于至少一段完整的治疗过程(包含十二次诊疗或持续三个月以上)。出事之后,崔丽丽承受着严重的睡眠障碍和恐怖的梦境,她到指定的三级甲等医院获取了必要的辅助药品,却未在合规的医疗机构进行全面的诊疗。

崔丽丽身穿遭性侵当日的衣服,与丈夫十指相扣出庭:这身行头曾是耻辱,如今是战袍!__崔丽丽身穿遭性侵当日的衣服,与丈夫十指相扣出庭:这身行头曾是耻辱,如今是战袍!

因此,在2024年4月,她前往安定医院进行规范治疗,完成了12次心理辅导,并持续用药将近三个月,最终于同年7月9日获得了专家会诊的确诊结果。

11月4日天津市津南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鉴定结论:崔丽丽得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确是由2023年9月22日发生的创伤性事件直接引发的,这一结果为工伤认定提供了关键依据。

2024年12月3日,崔丽丽从天津市津南区人社局领到了一份《认定工伤决定书》。该文书表明,她遭遇的事故伤害完全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五款的要求,属于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由于对这份认定结果持有异议,公司方面在2025年1月,向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

今年三月二十四日,天津市津南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认定公司存在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并作出裁决要求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同时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等各项费用合计113万元,这一事件是国内首次获得工伤认定的职场性侵案件,公司方面对此裁决持有异议,并进行了上诉。

当年五月,工伤案件再度审理,审理过程中出示了王某的一份陈述,然而这并未影响最终判决,七月十六日,工伤案件作出裁决,裁定公司败诉。

八月份的第十一天,经过二十多天的漫长等待,公司最终没有提起上诉,工伤案件的《行政判决书》正式开始生效。

工伤行政诉讼判决胜诉后,崔丽丽在法院门口拍摄 受访者供图

崔丽丽向记者表示,原先公司不认可的停工留薪期待遇等(劳动争议案),由于工伤案悬而未决,导致该案一度暂停审理,现在已经向主办法官申请重新审理此案。

今年五月,公司在一审工伤认定案件复审时,提供了一份代理律师询问、王某确认的证言材料。“律师询问了王某事发后崔丽丽是否提出过赔偿、具体时间和数额等事项,虽然这些内容在庭审中被否认,但仍然是对我的再次攻击。”崔丽丽向笔者表示,她将起诉王某、公司以及律师团队,控告他们伪造证据、恶意中伤。

崔丽丽说,期待迎来最终胜利的那一天。

新的档期,

她给自己留了“一棵树的时间”

回看过去,崔丽丽依然清楚记得那个泥泞之地,内疚和难堪如同藤蔓般缠绕着她的双腿,想要报警的念头总是被“要是丢了工作怎么办”这个担忧压下去而打消。

最需要担忧的,始终不是经历磨难的人。她凭借一句话,猛地将自己从困境中挣脱出来。

两年光阴荏苒,她的生活节奏有了全新变化:每周固定去进行心理辅导,每天服用一片白色药剂,时常记录那些可怕的梦境。面对镜头时,她依然会情不自禁地颤抖——8月11日那个时刻,她手持《工伤行政判决书》拍摄视频,手机不断晃动导致画面变得模糊不清。“这并非我期望在网友面前展现的形象,却是当下最本真的自我。”

她清楚记得丈夫当年那句誓言,要耗尽所有也要与她并肩作战;她清楚记得酒店前台那个女孩,曾悄悄塞给她一张纸条;她清楚记得杭州检察官,把卷宗翻得卷边,只为搜集到一条关键的证据;她也清楚记得,微博私信里那些陌生网友,纷纷留言说,姐姐你坚持到底真是太棒了。

她说,因为被光照过,所以想举起火把。

事情尚未了结,她的电子信箱和私信里堆满了求援信息。收集证据很困难,家人劝她不要再追究,公司逼迫她主动辞职,这些情况都像是重复上演的旧情节。

于是,她给自己排了新的档期。

案件判决之后,开始设立专栏、制作视频,将审理过程、证明材料清单、心理支持热线整合为“应急指南”;前往学校、公司,向女性群体强调“保持沉默即是同谋”。

职场女性们需要明白,受到伤害并非可耻之事,保持沉默反而会助长加害者的嚣张气焰。

她期望借助自身经历,促使公司健全工作场所安全制度,使地位悬殊不再助长性骚扰行为。

2024年12月,崔丽丽工伤认定成功后拍摄 受访者供图

崔丽丽案件是国内首个获得工伤认定的职场性侵案件,其判决结果为同类案件提供了关键借鉴。法院在裁决时阐明,员工出差期间借宿的地点应视为工作场所的延伸部分,心理创伤可以归入工伤赔偿范围,即便员工醉酒,企业仍需承担工伤赔偿义务,这些判决意见均对现行法规的模糊区域有所突破。

她也给自己留了“一棵树的时间”。

树根,深植于每周的心理咨询处;树干,代表持续不断的诉讼与仲裁;树冠,则向着远方伸展——她希望后人不必再在昏暗中光着脚奔跑,而能在树荫下稍作休息,再继续前行。

从泣不成声变得情绪稳定,从承受伤害转变为植树造林,崔丽丽领悟到:一个人的成功,必须发展成茂密的树林,才能算是彻底的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