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我是刑警》我观看了。我清楚肯定会有这样的一天。你们给我采血的时候,我就全都明白了……当民警给犯罪嫌疑人李某戴上手铐的那一刻,这起尘封 21 载的命案积案得以告破。
将时间追溯至2003年……
深夜突发命案
两名嫌疑人销声匿迹
2003 年 12 月 5 日凌晨,原辽宁省沈阳市公安局东陵分局汪家乡派出所接到了报警。报警内容是经营手机店的于某某(化名)被人杀害,并且犯罪嫌疑人已经潜逃。
要保护好现场,防止证据受损。同时,要立刻通知技术科前来进行勘察。这是时任东陵分局刑警大队侦查员王胜强所说的话。
这起案件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那时我刚刚上班,时间为一个半月。浑南分局法医那红旭(时任原东陵分局法医)回忆起了当时的情景。
我们对案发现场进行了仔细的勘察工作,提取并保留了许多关键的物证。其中有地上的烟头,还有窗帘以及枕套上的每一处血渍。经过血型检验后发现,窗帘和枕套上的血渍与被害人的血渍并不相同。基于此,我可以肯定作案的是两个人。然而,当时的技术条件存在限制,无法确定犯罪嫌疑人的具体身份。所以,我把现场所有的证据都进行了收集和保存。我坚信,这起命案一定会被侦破!那红旭如是说道。
原东陵区、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沈阳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棋盘山开发区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合并,组成了浑南区。案件也跟着这种合并的情况而移交到了浑南分局。
悬案未破
三代刑警接力追凶
多年来,民警们不断地进行寻访、摸排、比对、分析等工作,然后又继续寻访……这起悬而未决的命案就如同一块巨石,一直压在浑南分局民警的心头。
案件发生之后,被害人的母亲每年都会给我打一通电话。她会询问我人是否已经抓到。而我心中始终如同扎着一根尖刺一般,心里满是压力,也满是愧疚。王胜强如是说道。
这摞泛黄的案卷一直被保存在刑侦大队的档案室里。我们多次翻阅了这本案卷。一代代刑警始终没有放弃对此案的追查。每年都会重新梳理这起案件。会邀请专家对证据材料进行深入分析。我们期待能有新的突破。我们相信,总有一天一定能将凶手绳之以法。浑南分局刑警大队重案三中队队长鲁凯华这样说道。
那些已经破掉的案子或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从人们的记忆中淡去。然而,那些尚未破获的案件,就好像烙印一样,深深地印刻在了民警的脑海里,怎么也无法消散。
科技助力
锁定两名可疑男子
时光慢慢流逝,20 个春秋转瞬即逝。那红旭从一开始在大家口中被称作“小那”,后来逐渐变成了“那哥”。
每一份检材都极为珍贵,使用一点就会减少一点,正因如此,每一次检验我们都格外用心。那红旭如是说道。
2024 年 7 月,沈阳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局与浑南分局把当年提取并保存的物证送到公安部技术部门进行再次检验。那红旭介绍说,随着数据比对技术不断更迭,比对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通过将新侦查手段与传统侦查经验相结合,警方不断深入进行研判排查,仔细进行筛查比对,远在国外的郑某和黑龙江省的魏某进入了警方的视野。
得知这个消息后,大家的内心充满了激动与兴奋,难以抑制。然而,经过对魏某身份的深入研究和判断,发现他已经超过七十岁了,并且从来没有到过沈阳。
天网恢恢
两名真凶悉数落网
“难道检验结果出错了?”面对检验结果,鲁凯华产生了疑问。
接着继续进行调查!即便最终查无实据,那也消除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性。鲁凯华这样说道。紧接着,民警们分成了两路行动,其中一组对犯罪嫌疑人郑某实施布控措施,另一组则围绕着魏某展开细致的排查工作。通过进行大量的走访调查,民警获取到了一条重要的线索:在很早之前,魏某离婚之后,把自己的儿子过继给了其他人,并且孩子的名字也被改成了李某。李某后来辗转到了沈阳生活,并且长期在外工作,没有固定的居所。同时,他的年龄与郑某相近,具备重大作案嫌疑。
今年 1 月 29 日,郑某购买了从国外返回沈阳的机票。民警得知后立即展开行动,在机场进行蹲守布控。最终,民警当场将郑某抓捕归案。然而,此时的郑某仍心存侥幸,他觉得已经过去了多年,警方拿他没办法,所以拒不供认当年的犯罪行为。
民警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判,从而掌握了犯罪嫌疑人李某的藏匿地点。2 月 20 日,民警在一个轮胎厂内将李某成功抓获。
“你叫什么名字?”“我叫李某!”“抓的就是你!”
某某开手机店,我们当时有抢钱的想法,没想到遭遇了强烈反抗,于是我们动手了……面对强有力的证据,民警迅速攻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郑某和李某二人如实交代了犯罪事实。
他说以后再也不用过担惊受怕的日子了
目前,警方已依法对两名犯罪嫌疑人予以刑事拘留,他们涉嫌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之中。
至此,这起尘封21载的命案积案,告破!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