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武龚萱
凭借远见卓识和精湛技艺,他全力以赴,目睹了武汉公安迈向大数据的新纪元;身为技术核心力量,他凭借无畏的胆识和无私的付出,引领团队构建起坚实的平安防线,直至生命的终点。
今年五月二十六日,在连续高强度工作数日后,一等功臣、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队警务技术四级主任万松不幸突发脑溢血,当场在工作岗位上晕倒。到了六月二十七日凌晨零点三十三分,尽管经过全力抢救,万松同志仍然未能挽回生命,最终遗憾离世,享年五十岁。
自投身警界28载,万松同志在技术岗位上为协助侦破全市重特大案件160余起提供了有力支持,个人荣誉方面,他曾荣获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五次,并两次获得政府表彰。7月2日,武汉市公安局党委发布决议,倡议全局民警和辅警同志向万松同志的先进事迹学习,学习他忠诚于党、敢于创新、心系人民、恪尽职守的崇高精神。
忠诚如磐:用生命丈量警魂的厚度
我已出门,去工作了。5月26日的清晨六点五十,万松依旧如常地卧于床边低声细语。张熙如常地回应道:“路上要小心”,然而她未曾想到,这番再平常不过的离别话语,竟然成为了他们之间最后的告别。
七点半,在武汉市公安局大数据实战应用中心的会议室中,万松已经坐在了桌边,桌上摆放着厚厚的文件,他手持笔在文件上细心地勾画和批注。
上午十点过后,胡欣民警手持“五一”期间大客流应对复盘报告,前来请万松签字确认。尽管该报告由万松负责组织撰写,他却逐页细致审阅,对每一份数据、每一条建议都进行了反复核实。“必须严谨,绝不能有丝毫差错,这份报告将作为市局决策的重要依据。”他紧锁眉头,深思熟虑,不时拿起笔进行修改,同时低声默念着数据和关键点——这便是他生命终结之际仍在精心雕琢的成果。
翻开万松的工作日志,每一页都写满了对职责的坚守。5月21日至22日,武汉地区预报将有暴雨,他连续通宵整理了12345市民热线上的留言和往年的积水记录,精确地预测出全市多个容易积水的地点,并迅速将预警信息传递给了相关部门;5月23日,他牵头起草了“五一”期间大客流应对的复盘报告,并对端午节的客流进行了预测和分析;5月25日,本应与家人共度的周日,他因紧急的数据分析工作,从早上9点一直忙碌到晚上10点。
王国栋回忆道,万松的办公桌上总有一本笔记本,上面用三角符号标注着未完成的任务,用清晰的勾画着已完成的项。“5月26日那天,他早上7点便来到单位,处理完警情研判报告后,紧接着召集我们讨论端午节的预测分析,直至快到中午12点才结束。”王国栋声音哽咽,“他常常强调,数据虽是静态的,但人却是生动的,我们应该用责任心赋予数据以守护生命的温度。”
1997年,万松从华中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顺利毕业。当时,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财富传奇。面对这样的时代机遇,万松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加入武汉公安系统。“他曾经说过,只有穿上警服,才能将他的抱负付诸实践。”他的同窗好友卜元哲回忆道,“用科技的力量来维护社会的安宁,这是他一生的追求。”正是这样的选择,让他坚守在技术岗位上一干就是28年。
1999年,洪山区木器店店主遭遇不幸,万松参与侦破此案,成为他破获的首例重大案件。在专案组中,他是唯一的技术民警,他连续两天两夜,对超过一万条信息进行了深入分析,最终成功追踪到两名凶手的踪迹。基于这一发现,专案组在湖北武汉和湖南怀化两地展开排查和布控,成功抓获了两名四处作案的犯罪嫌疑人。此行动不仅成功侦破了湘鄂两地的多起抢劫和杀人案件,还缴获了一支手枪和十发子弹。
5月26日午时十二点零二分,万松在群里发布了最后一条信息:“下午四时召开常规会议”。午后一点五十八分,胡欣推门而入,只见万松斜倚在沙发上,面容苍白。救护车中,胡欣紧紧握住他的手,大声呼唤“万主任,您快醒醒”,然而终究未能得到他那温和的回应。
万松身患高血压,降压药物就放在了他的办公桌上,然而一忙起来,他常常会忘记服用。“他对待工作尽心尽责,对家庭也照顾有加,却唯独忽视了自己的健康。”同事闵捷感慨万分地说道,“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那个总是强调‘数据必须准确无误’的人,连最后一顿午餐都没有来得及享用。”
创新实干:智慧警务的拓荒之路
武汉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队队长张奎谈及这位与他日夜共事的优秀侦查员时,感慨万分,为他在武汉公安大数据领域的贡献所感动,不禁眼含热泪。
2016年,武汉公安正处于从传统警务模式向智慧警务模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历史节点上,万松凭借其卓越的技术才能,被市局选中,参与创建大数据实战应用中心,并荣幸地成为该中心初创团队中的6位核心成员之一。万松是一位罕见的兼具侦查实战经验和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双料”人才。
当时,我国公安大数据的应用还处于初期阶段,缺乏可供参考的成熟经验。万松投身于武汉公安大数据建设的规划之中,将侦查技巧与数据分析相结合,助力警务工作从信息化迈向智能化,进而构建起一张覆盖全面的平安“天网”。
在平台建设初期阶段,万松首先带领团队深入各分局、不同警种以及基层派出所进行实地考察。“在整整一年的时光里,我们走遍了17个分局和超过30个派出所。他要求我们随身携带笔记本,蹲守在接警台旁,细致观察民警如何运用数据,遇到哪些功能缺失便记录下来。”民警闵捷回忆道,“他强调,只有真正了解一线的实际操作,后台的数据才能充满生命力。”
2018年,武汉公安的大数据实战平台正式投入使用,万松带领他的团队整夜守候在机房,致力于保障刑侦、治安、交管等多个警种数据的无缝对接。系统上显示,成千上万的民警正在同时使用该系统,这位平日里严谨的技术专家竟然像小孩般开心地笑了。
胡欣民警常常感叹技术更新迅速,认为公安大数据不能掉队。万松的书架上摆满了计算机专业的书籍,他勤奋好学,坐在电脑前,眉头紧锁,目光紧盯着屏幕,工作时全神贯注。不久,同事们发现,遇到棘手的问题,找万松总能找到解决办法。有一次,工作系统突然出现了故障,这给一线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下班后的万松立刻返回了单位,他连续加班抢修,直到第二天清晨6点。年长一些的同事邵勇这样说道。
2024年,由万松主导研发的“社会风险预警系统”荣获全省政法智能化建设领域的优秀案例称号。该系统投入使用后不久,便成功预测了一名失踪的精神疾病患者的行踪。“当我们根据预警信息找到他时,他正沿着长江边前行。”参与处理的民警表示,“这一基于大数据的预警模型,促进了社会治理模式从‘事后应对’向‘事前预防’的转变。”
挑选人才需如同筛选沙粒,务必筛选出真正的金子。这正是万松领导团队所秉持的原则。在2016年选拔闵捷之际,他一连串地深入询问数据挖掘算法的细节,直至闵捷绘制出完整的决策树模型,方才表示满意。“后来我才明白,他实际上是在用最尖端的技术难题来检验我们的基本功。”闵捷回忆道,“他经常强调,个人的能力固然重要,但一个团队的整体实力才是支撑科技强警的关键。”
经过万松的严格挑选,二十余名拥有数学、物理、计算机等领域专业背景的年轻警官加入了武汉公安的大数据团队。在日常工作中,万松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丰富经验传授给这些年轻警官。在大数据建模竞赛中,他不仅从选题、设计到实施,每个环节都给予了细致入微的指导。近年来,武汉公安在公安部和省公安厅举办的多个建模竞赛中屡获殊荣。
枝叶关情:数据里的民生温度
万松常经常对团队强调,分析大规模客流并非单纯计算数字,更重要的是衡量民众的安全感。
自今年起,武汉再次荣列全国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前十,黄鹤楼等名胜古迹吸引了众多游客。为了强化现场安保,万松带领团队细致梳理了游客产生的各类警情数据,不仅按小时和景点进行了分类,还深入分析了游客排队时间与情绪变化的相互关系。经过对海量警情的全面评估和多维度数据模型的构建,为警方提供了精确的警务部署的科学参考。
2006年,发生在建设大道的飞车抢夺案,成为了万松运用数据守护民生的典范。案发后,嫌疑人迅速将赃物处理,导致传统侦查陷入困境。然而,万松通过不懈追踪,发现了赃物的去向,并关联出数十个相关账号。最终,他在一个城中村成功找到了嫌疑人的藏身之处,为侦查员提供了关键线索,使得他们能够迅速人赃并获。
今年伊始,一宗跨区域盗窃事件中,嫌疑人于武汉从一辆越野车中盗取了价值三万元的黄金饰品,随后逃至3000公里之外,以为能够逃脱法律的制裁。然而,一张名为“数据天网”的系统已经将他包围,得益于武汉公安大数据实战应用平台的支持,警方迅速确定了其身份和行踪,不久前成功将其逮捕。在他领导的大数据平台强有力的支持下,近年来,武汉市区内“抢劫、抢夺”类案件得以全部侦破,同时,盗窃案件的破案效率也显著提高。
张熙的妻子表示:“他常自称是单位中的‘螺丝钉’,同时也是家中的‘顶梁柱’,两个角色都需他稳固支撑。”她接着说:“我们之间的感情一直很融洽,共同走过了二十余载。他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十分友好,对待工作全力以赴,对家庭也是尽职尽责。”
他对妻儿的深情,深植于无数生活点滴之中。儿子在校居住,肠胃不适,他即便加班至深夜,也坚持驾车一个多小时前往学校,陪儿子前往医院急诊。儿子遇到数学难题,他耐心细致地写下解题的推导过程和步骤,连草稿纸都被他整理得整整齐齐。妻子偏爱品茶,他总能精确掌握水温与泡茶时长,泡出一杯味道醇厚的茶。
那似乎永不停歇的陀螺突然停止了旋转。“您不能再指导我解决数学难题,也不能再陪我一起打篮球了。您是我最亲爱的父亲,我会好好照顾妈妈,我和妈妈将永远怀念您……”在告别仪式上,万松的儿子站在遗像前低声细语。
万松离世之后,华中科技大学的众多校友和同学们纷纷表达了对这位曾经的“学霸”的哀思。该校计算机学院的党委书记易辉明确指出,学院将把万松校友的事迹作为榜样,着手建立“科技强警”人才培养基地,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继承他的遗志,通过编程技术来保卫国家的安全与人民的幸福。
万松创立的团队至今保持着高效运作,武汉公安的大数据实战平台每日处理着巨量的信息,数以千万计的民警将其作为得力助手,用于分析犯罪趋势和规律,追踪线索,并主动发出预警。在“跨年夜”、“樱花季”、“汉马”等重大活动来临之前,警方会借助大数据系统进行深入分析,编制出风险评估报告,合理调配警力,确保市民的安全。
他常常强调数据如同拥有生命,而今我们终于领悟了——那些承载他智慧结晶的代码,正默默守护着这座城市。他将未完成的算法传承给了我们,我们将继续对其进行优化。在平安代码的探索之旅中,我们终将再次相聚。6月29日,武汉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队的青年民警向一丞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