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数学泰斗冯·诺依曼在普林斯顿创造出了首台计算机,亦称“冯·诺依曼机”。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人工智能成为热议话题,我们不得不意识到,数学是其孕育的宝贵珍珠(明珠)的根本基础。
7月26日,普陀区人民政府携手菲数中国,共同承办了2025 WAIC人工智能领域的一次盛会——数学边界与基础重构论坛。
此次论坛并未呈现令人眼花缭乱的机器人演示和产品亮相,取而代之的是,屏幕上主要呈现的是人工智能的内在机理——数学公式以及大模型的推演步骤。讨论的核心议题集中在一个看似抽象但至关重要的疑问上:数学与人工智能,究竟是谁在塑造谁?
基础创新,是AI突围的关键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进步,基础数学研究正迎来新的生机,并逐渐成为推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核心动力。
这个论坛虽然给人以“抽象”之感,却精准地把握住了核心议题——人工智能的发展必须从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入手,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正确路径。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宗本如是表示。
在他看来,实际上,我国的人工智能发展尚处于工程化阶段。若要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我国必须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并组建自己的专业团队,同时争取到话语权。相较于国际上的顶尖力量,我国在基础数学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的顶尖人才数量、持续投入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潜力。
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将取决于数学领域的未来进步。数学与人工智能密不可分。菲尔兹数学科学研究院可持续发展中心主席路易斯·塞科指出,数学拥有数千年的历史沉淀,全球的数学家们正致力于增强这一知识体系,为我们搭建起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
西班牙皇家科学院的院士戴维·里奥斯·因苏亚所持看法与众人相近,他认为数学与人工智能的交融将迎来迅猛发展,并产生显著的协同作用。一方面,数学将提供新的洞见,助力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工智能的最新进展;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将催生新的数学课题,同时也有助于解决那些较为传统的数学难题。
丘成桐设擂,大模型初试锋芒
在论坛的某个特别环节,气氛达到了顶点。我国首位获菲尔兹奖的华人学者丘成桐教授亲自挑选并核实了10个数学难题,随后委托相关团队进行发布,并面向全世界广泛征集答案。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活动现场的大屏幕上,同步呈现了来自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商汤科技、阶跃星辰以及MiniMax这四家机构所研发的通用大模型,对部分题目进行实时推理的画面。
这不仅仅是对解题能力的检验,更是对大模型逻辑推理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现场专家指出,尽管模型的表现尚未达到完美境界,但这无疑标志着大模型与前沿数学研究相结合的实验性探索已经正式拉开序幕。
菲数中国正式宣布,从本次论坛开始,将携手全球一流的科研力量,不断搜集那些类似丘成桐教授提出的、有望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突破的未解数学问题。同时,该机构计划在2026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对外公布相关研究成果。
此外,有来自世界各地著名学府的数学和计算机领域的国际硕士及博士研究生,还有来自上海及沪宁沿线高校的博士生代表,他们共同参与了“数学青年与AI青年”、“国际青年”之间的结对活动,并完成了相应的仪式。
数学+AI,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上海,作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区域和数学研究的中心,在促进人工智能与数学的深度融合方面展现出独有的优势,正致力于通过全面的战略部署,塑造成为全球的典范。
在上海,AI领域内,算力基础设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张江人工智能岛上,汇集了众多中外AI企业,构建了一个涵盖算法研发至产业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在数学学科方面,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的数学研究实力持续保持全国领先,并设有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尤为重要的是,作为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上海拥有吸引全球杰出人才所特有的吸引力,为攻克AI与数学相结合领域的尖端难题提供了智力支持。目前,上海正致力于围绕数学与AI相结合的基础理论突破、AI在数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产业场景的转化等三大前沿领域进行战略布局。
当天,普陀区迎来了两位菲尔兹奖得主的实验室——分别是以费夫曼命名的实验室(Fefferman Lab)和以希钦–吴命名的实验室(Hitchin–Ngo Lab),这两个实验室都是西班牙数学科学研究所在该地区设立的姊妹项目实验室。
费夫曼实验室以菲尔兹奖获得者Charlie Fefferman教授的名字命名,并由他担任联合主席,Diego Córdoba教授担任领衔,致力于研究流体力学领域的一些核心问题。
希钦-吴实验室,由英国牛津大学的Nigel Hitchin教授和菲尔兹奖获得者吴宝珠教授共同命名并担任联合主席,该实验室有望成为连接理论物理与几何数学、以及全球顶尖学者与青年人才之间的关键桥梁。
这标志着在去年九月菲数中国正式设立并扎根于普陀区真如城市副中心之后,又一项重大行动的展开。
菲数中国的代表向记者透露,他们之所以青睐普陀,是因为看中了其未来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巨大潜力。真如城市副中心作为一个新兴的区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他们的合作伙伴,即由王坚院士领导的海纳研究院,预示着未来在数字化创新领域将拥有无限的合作前景。
李文波,普陀区科委主任,强调依托菲数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强大影响力和科研网络,普陀区将致力于推进“数学与人工智能”、“数学与气候变化”、“数学与金融风险”等领域的交叉研究。此举旨在增强科技创新的源头活力,助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协同发展。他指出,菲数中国的全球科学家智库与上海高校的资源形成互补,有望构建一个辐射亚太地区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
据调查,凭借菲数在我国学术、产业、政府三个领域的合作优势,未来将主要聚焦于数学与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等关键领域,致力于推动上海未来产业升级和新生产力的孵化。
8月4日至6日,将举行2025年的菲数中国国际数学会议,活动期间,将有两名菲尔兹奖得主莅临,他们将为普陀区乃至整个上海市构建一个引进全球“数学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交流平台。
市委常委、副市长陈杰出席本次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