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毕业季,论文写作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再次引发了广泛关注。据麦可思研究院最新发布的调查报告透露,尽管大多数教师肯定了AI在论文创作过程中的辅助作用,然而,如何合理运用、防止过度依赖,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众多大学生在撰写论文时,越来越多地借助AI工具。根据相关报告,对于学生运用AI进行论文创作,有21%的教师表示赞同,58%的教师则认为需视具体情况而定,而仅有21%的教师明确表示反对。
当被询问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时,有46%的教师指出,学生们普遍存在对AI生成内容的过度依赖现象。
在论文的指导与审核阶段,高校教师如何识别AI所创作的文本?据报告显示,有64%的教师会关注论文的整体逻辑和语言风格是否保持一致,这被视为他们识别AI生成内容的主要方法;紧接着,有51%的教师会通过提问的方式,考察学生对研究主题的掌握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揭示,有高达41%的教师倾向于采用专业的AI检测软件。但检测工具的不足之处同样不容小觑。据相关媒体报道,诸如《荷塘月色》等传统经典作品曾被错误地判定为AI创作,同时,一些大学生的原创作品也被错误地标记为AI生成。这一现象反映出当前AI检测技术尚不成熟,过分依赖这些工具可能会导致对原创作品的误判。
技术应用所引发的挑战之外,关于毕业论文是否应当保留的争论亦持续不断。根据相关报告,在参与调查的高校师生群体中,有将近一半(47%)的人倾向于废除毕业论文,而明确表示反对废除的则有超过三分之一(31%)的人。
报告指出,众多高校师生力主废除论文制度,其核心原因在于本科论文与教育培养目标存在明显的不匹配。具体调查结果显示,在主张取消论文的高校教师中,有八成人士认为毕业论文与培养目标不符,而在学生群体中,这一比例也高达六成六。
高校师生普遍支持取消毕业论文,其中本科生论文质量不高是主要原因之一。调查结果显示,受访教师中有75%的人认为本科生的论文多为临时拼凑、质量粗糙,主张取消;而在学生中,这一比例也达到了44%。
在讨论毕业考核的多样化方式时,报告指出,绝大多数学生即75%的学生倾向于学校采用实践性质的项目作为考核手段,比如毕业设计、创新成果的转化,比如专利申请、创业项目等。除此之外,对于课程研究类考核,如课程论文、调研报告等,以及职业技能类考核,包括实习报告、职业技能认证、资格证书、行业竞赛等,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表示支持,这两类考核的支持比例分别达到了44%和42%。
然而,报告指出,根据当前的具体情况分析,仅有41%的教师反馈本校已经建立了更加灵活的评估机制。在这些教师中,有69%的人表示,学校主要采用实践项目来对学生进行毕业评价。此外,职业技能评估和课程研究评估分别占据了39%和28%的比例。
报告显示,目前我国高校师生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探讨,实际上反映了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与时代需求之间的相互促进和共同进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对知识生产方式的重新塑造,以及就业市场对实践能力要求的不断提升,高校亟待通过“多元评价”机制来摒弃“论文至上”的单一评价标准,确保各种成长背景的学生都能在相应的评价体系中得到核心能力的有效培养。(完)